花乱开 中国现代书法30年“ 2016.11.21 - 2016.11.29
摘要:明代皇家内府收藏不力,国库管理相当混乱,掌权的皇亲国戚和宦官们利用职权大量侵吞国藏,将内府所藏成箱偷运出宫以谋私利,其嚣张程度可谓肆无忌惮。使得皇室所藏传世珍宝大量流失,有相当数量的国宝流入民间。加之商品经济的发展,由此引发了收藏之风的鼎盛。在江南富庶的地区,收藏家辈出,有华夏、王世贞、项元汴、文征…
明代皇家内府收藏不力,国库管理相当混乱,掌权的皇亲国戚和宦官们利用职权大量侵吞国藏,将内府所藏成箱偷运出宫以谋私利,其嚣张程度可谓肆无忌惮。使得皇室所藏传世珍宝大量流失,有相当数量的国宝流入民间。加之商品经济的发展,由此引发了收藏之风的鼎盛。在江南富庶的地区,收藏家辈出,有华夏、王世贞、项元汴、文征明、董其昌等大家。 在这几位明代著名收藏家当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富甲一方的收藏巨擘项元汴家族,其收藏的历代书画名迹和古玩数不胜数。现在我们在许多价值连城的画卷和法书上,经常能见到盖有“项子京珍藏”、“项元汴印”、“天籁阁墨林”或“天籁阁”之类的收藏印章。可以说,当今存世的顶级书画珍品上的收藏印,除了清朝皇帝,就数他的印记最多。项元汴还把自家贮藏金石书画的地方名曰“天籁阁”,据传因得古琴“天籁”而命名。 那么,这个项元汴到底是何许人?那些皇冠明珠一般的稀世之宝,是通过哪种方式进入其囊中的?他对于那么多的藏品是如何管理鉴定的,而藏品最后又流向何处呢? 一、家族背景与鉴藏网络 项元汴(1525一1590),字子京,号墨林山人,又号香岩居士、退密斋主人等,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出身名门望族世家,是明代卓越的收藏家。据传此人“好古博雅,精于鉴赏。嗜古人法书如嗜饮食,每得奇书,不复论价,故东南名迹多归之。”项氏能够成为明代晚期民间收藏的巨擘绝非凌空出世,而是有着不同寻常的家庭背景。其祖辈在经济、文化、道德等各方面的积累,为他在收藏界的地位准备了充足条件。 这个家族重视诗书传家,以及传统儒学的经典教育。先人在遗训中强调“有子有孙者不教之读即教之”。因此在项氏家族中,中举人和进士的就多达二十几人。始祖项晋官至大理寺评事,因护驾至江南,得到皇帝的赏识。从项晋到项笃寿,这个家族代代出高官,并官运亨通,其父项诠就官至南京吏部郎中。如此,书画家百科,就像一张珊瑚网,构成了庞大而兴旺的家族势力,是保证这个家族得以绵延不断的重要因素。 除了先人在政治上取得的赫赫功名外,这个家族的经济实力也很雄厚,亦为项元汴日后的收藏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其父(项诠)重视财富积累,从不胡乱挥霍,布衣素食,勤俭持家,且十分注重收藏,项家积财的特点是多聚金银古玩,少置田地房产,项元汴更是把这一点发挥到极致。从小受其父影响,十分善于理财。除了继承家业经营田产外,亦大规模地从事书画古玩等艺术品的买卖。从16岁开始投身于收藏活动,既获暴利又沾风雅,并以此为毕生之业。 除了家庭背景之外,项元汴鉴藏活动后面,有着一张庞大的复杂网络,使其最终成为一代收藏名家。其间有职业古董商,也有和他一样的职业收藏家,还有僧人及装裱匠。在鉴藏之风盛行的明代,许多甚至地位卑微的文人,也或多或少都拥有几件藏品,从而构成了一个艺术鉴藏的圈子。 在项氏鉴藏网络中,鉴藏家之间的交往时常会进行藏品的买卖。不仅如此,项元汴的亲哥项笃寿也曾协助收集藏品,有时还花重金购买后赠予他。如《虞雍公诛蚊赋刻石疏》就是这样来的:“此帖今藏余家,往在无锡荡口得于华氏中甫处。少溪家兄(项笃寿)重购见贻之物。元汴”。 项氏和僧人来往密切,他们通过藏品而相互结识。智舷在诗集《黄叶庵集》中曾回忆去项家所见到的情况:“项子京家藏王孟端江山万里图一卷,长四丈,余尝见之,真稀世之宝也。”以藏品结缘,项元汴与智舷结下深厚友谊。 此外,装裱师也参与到项氏的鉴藏网络中来。王复元是在项家从事书画装裱工作,有时亦为他收集字画,目的是换得金钱,他平日“每独行阅市,遇奇物佳玩与缣素之迹,即潜购之”。而陈继儒也曾说道:“赵子昂亭林碑,其真迹曾粘村民屋壁上,王野宾买之以转售项氏。” 二、艺术品收藏与来源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