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乱开 中国现代书法30年“ 2016.11.21 - 2016.11.29
摘要:红色宣传画的发行要追溯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年代久远,纸质很差,能保存下来的宣传画实属罕见。2006年,北京华辰隆重推出了1939年由美国人艾米·罗西埃创作的《朱总司令画像》油画,上拍后以41.8万元成交。尽管作者艾米·罗西埃名望不大,但该作却因题材引起了收藏界的极大…
红色宣传画的发行要追溯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年代久远,纸质很差,能保存下来的宣传画实属罕见。2006 年,北京华辰隆重推出了1939年由美国人艾米·罗西埃创作 的《朱总司令画像》油画,上拍后以 41.8 万元 成交。尽管作者艾米·罗西埃名望不大,但该作却因题材引起了收藏界的极大关注,有专家认为此画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应由博物馆收藏。 目前,新中国成立以前发行的红色宣传画在市场上很难见到,藏家能见到印刷品已属不错。因此,新中国成立前可供查阅的红色宣传画资料实在太少。藏家只能把目标瞄准新中国红色宣传画。新中国红色宣传画通常是指1949年至 1979 年这段特殊时期发行的宣传画,规格大小有一开、二开、四开、八开、十六开、三十二开等,主流规格为一开和二开。重温红色宣传画,势必会让今天的人们想起那接二连三的政治运动。可以说,红色宣传画是那段历史的见证和缩影。它不仅有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而且有欣赏价值和市场价值。笔者以为,特殊的年代和特殊的题材造就了红色宣传画的特殊价值。这种特殊的价值又集中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领导出题 画家创作 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里,我党先后发动了“镇反肃反”“三反五反”“大跃进”等政治运动。由于每一次运动从开始到结束都需要做广泛宣传,而宣传最重要的一个形式就是采用通俗易懂的宣传画。它的创作一般由领导出题,然后画家根据领导的要求来进行创作。到“文革”时期,宣传画的创作采用了“三结合”的方法,即领导出题目,画家来创作,群众提意见。那时,几乎每个艺术家都把创作宣传画当作政治任务,并怀着满腔的热情投身其中。其创作之认真、想象之丰富是今天人们难以理解的,许多宣传画都是经过反复修改、推敲,有的甚至修改数十稿才能确定下来。因此,红色宣传画凝聚着那时画师们的心血。 题材独特 时代鲜明 红色宣传画涉及的题材较广,有政治、军事、外交、体育、农业、工业、国防、妇女、儿童等。文革时期的宣传画题材较窄,绝大多数是反映“无产 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歌颂伟大领袖和统帅毛 主席、反映工农兵的伟大形象,因而宣传画的色彩 大都是“红、光、亮”,形象上是“高、大、全”的艺术风格,如《大力支援农业》《黄河儿女》《中国人民 解放军是毛主席亲自缔造、领导和指挥的军队》,黄河书画网,等等。从宣传画的内容看,几乎每张宣传画都是 “万岁不离口、语录不离手”格调。如1971年大连 电瓷厂工人单联孝创作的《做人要做这样的人》 宣传画,画面上方为《红灯记》中的李铁梅高举红灯,选择李铁梅是因为她是“文革”时期所有 新中国女性的楷模,背景是一面鲜艳的红旗;下面为身着军装的女民兵,一手拿着枪,一手拿着红宝书,胸口别着领袖的像,左上方用红色写上 “做人要做这样的人”八个字,以点明宣传画的主题。从中可以看出,此画的时代烙印和特征相当鲜明。类似这样的宣传画在“文革”中比比皆是。 影响巨大 记忆犹新 红色宣传画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和冲击力。那时,一旦有新的宣传画问世,就会分发到各地,于是全国上下党、政、军、工、团各级组织都会发动起来,并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张贴于公共场所。有不少个人也会花上几分钱或几角钱买若干张宣传画张贴在居室内。所以,不少上班的人早晨起床就会看见墙上张贴的宣传画,骑车或坐车上下班则会在马路上亲眼目睹各种宣传画,到单位后同样能看见各种宣传画。可以说,那时人们与宣传画是朝夕相伴、形影不离。 印量可观 存量有限 为了让更多的人能看到宣传画,宣传画印量一般很大。20 世纪 50 年代、60 年代中期,重大题材的印量一般在数十万至数百万张,像 1964 年发行的《毛主席和我们心连心》的印量高达 160 万张。题材一般的数量较少,如 1959 年发行的《妇女半边天》的印量只有 1.3 万张。 到文革时期,宣传画的发行动辄数百万乃至数千万张,像以毛主席第 8 次检阅红卫兵为题材 的油画《光辉的榜样,伟大的创举》,当时印量达 360 万份,这还不是最高的。印量最大要数当时 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毛主席去安源》宣传画,印量高达9000多万张,这恐怕是迄今为止印数 最多的宣传画,更有专家认为是“一张画传遍了时代,一张画代表了时代,一张画名满天下”。至于印量数百万至数千万张的宣传画可谓比比皆是。不过,红色宣传画尽管印量巨大,但大都被 张贴了,加上那时人们收藏的意识十分淡薄,能保存下来的并不多,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有热心人开始收藏红色宣传画。 海外藏家 慧眼独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