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瑞:色彩翩然而至

时间:2017-07-04 03:47 来源:黄河艺术网 审核专员:黄河书画网 点击:

花乱开 中国现代书法30年“ 2016.11.21 - 2016.11.29

摘要:蜂巢(北京)当代艺术中心于2017.5.27-7.7,以A、B、C三个展厅正在展出“零度之维:抽象艺术的理性表达”大型群展。展览由夏季风策划,邀请了陈丹阳、陈墙、封岩、高入云、戈子馀、顾奔驰、顾亮、郭锐文、冷广敏、李平、李文光、刘国强、刘可、马晟哲、钱佳华、曲丰国、任倢、宋建…

  蜂巢(北京)当代艺术中心于2017.5.27-7.7,以A、B、C三个展厅正在展出“零度之维:抽象艺术的理性表达”大型群展。展览由夏季风策划,邀请了陈丹阳、陈墙、封岩、高入云、戈子馀、顾奔驰、顾亮、郭锐文、冷广敏、李平、李文光、刘国强、刘可、马晟哲、钱佳华、曲丰国、任倢、宋建树、王豪、王一、张如怡、张雪瑞(按姓氏拼音排序)等二十二位当代艺术家参展,以平面绘画、装置、雕塑、影像等多种创作媒介,来考察中国当代抽象艺术中的理性表达。本次展览也是继2015年大型群展“秩序的边界”之后,蜂巢当代艺术中心以中国抽象艺术作为考察对象的又一次学术梳理。

  本篇将介绍艺术家张雪瑞的作品。张雪瑞所谓的“色彩”,是一种将“空间”体现在画面上的必要手段,她不断寻求色彩,让“空间”呈现在自己的作品之中。

张雪瑞:色彩翩然而至

  

“零度之维”展览现场,书画家百科,左侧:张雪瑞作品

张雪瑞:色彩翩然而至

  张雪瑞/ Zhang Xuerui

  800 201609-1

  2016

  布面丙烯/ Acrylics on canvas

  240×240cm

  (“零度之维”参展作品)

张雪瑞:色彩翩然而至

  张雪瑞/ Zhang Xuerui

  800 201609-2

  2016

  布面丙烯/ Acrylics on canvas

  240×240cm

  (“零度之维”参展作品)

张雪瑞:色彩翩然而至

  张雪瑞/ Zhang Xuerui

  400 201503

  2015

  布面丙烯/ Acrylic on canvas

  150×150cm

张雪瑞:色彩翩然而至

  张雪瑞/ Zhang Xuerui

  400 201504

  2015

  布面丙烯/ Acrylic on canvas

  120×120cm

  张雪瑞寻求的就是“色彩”,对她来说绘画的过程就是找出“色彩”,达到“色彩”本身。找出色彩并不是创作的真正目的,创作也不是把找到的色彩填入画面空间就结束了,这样完成的作品只不过是抽象画而已。她所谓的“色彩”,是一种将“空间”体现在画面上的必要手段,所以我们不能说她只是单纯描绘色彩,因为她是为了让“空间”呈现在自己的作品之中,才不断寻求色彩的。

  ……

  但是,我认为张雪瑞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实她并没有突显色彩本身。作品中既没有强调原色的存在,也不倚靠既有的色彩,反而是把“色彩”视为“无”,以这种态度与方向来探求作品的可能性。作品中既不是有“红”,也不是有“蓝”,而是从一开始就没有“色彩”,因为“色彩”应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所寻找出来的。不用我说,她的作品绝对不是混合既有的颜料而已,也不是描绘景色时挑选颜色的那种层次。大自然与这个世界充满了各种颜色,那些都是自然界中的颜色,本属于这个世界。面对画布,为了要孕育出不同于传统绘画的全新平面作品,她不断地探求寻找,色彩始能显现。色彩如果不是这样翩然而至,那么对她而言也没有意义了。

  说她找出色彩,或是说色彩自然地来到她的面前,这就是张雪瑞的创作本质,也就是她在创作过程中,试图找出能代表崭新空间的色彩。或是说代表崭新空间的色彩翩然来到眼前。比方说,站在作品前的观赏者,书画家百科,已经不会感受到那只是一幅“绘画”。那个瞬间,观赏者正好站在绘画作品(这一边)与超越绘画作品(那一边)的分界线上。

  画家本人已经选择站在分界线上的那一边了,而观赏者在作品前则是面临选择,无论是因为无法了解其中的精神而回到这一边,或者是试着援用脑中传统的绘画概念强迫自己理解,而选择那一边,这些都是观赏者的自由。然而,张雪瑞已经站在那一边呼唤着我们了,我们必须倾听绘画的声音,也就是色彩即为空间。

张雪瑞:色彩翩然而至

  张雪瑞

  1979生于山西

  2004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

  现工作居住于北京

(责任编辑:国礼艺术家官网)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4-2021 www.artren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豫ICP备17020777号-1
网安备案:41021102000103

主办单位:国礼艺术家官网 协作单位:国礼艺术大师委员会 国礼艺术家文化保护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