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礼艺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书画新闻 > 书画新闻 >

不懂书法无法谈论中国艺术

时间:2017-07-04 14:54 来源:黄河艺术网 审核专员:黄河书画网 点击:

花乱开 中国当代书法30年“ 2016.11.21 - 2016.11.29

择要:(原问题:不懂书法无法评论中国艺术) 陈树人书法 广东省书协主席张桂光书法 梁江书法 高剑父行书五言联释文:竹室依花槛,松云护草堂。题识:冠天兄长寿书。民国十一年植树节前三日,弟剑父。钤印:高崙之玺、肖形印、广州番禺县。 中国美术馆原副馆长梁江夸大,林语堂1934年即有此论:不懂

  (原问题:不懂书法无法评论中国艺术)

  

不懂书法无法评论中国艺术

  

不懂书法无法评论中国艺术

  陈树人书法

  

不懂书法无法评论中国艺术

  广东省书协主席张桂光书法

  

不懂书法无法评论中国艺术

  梁江书法

  

不懂书法无法评论中国艺术

  高剑父 行书五言联 释文:竹室依花槛,松云护草堂。题识:冠天兄长寿书。民国十一年植树节前三日,弟剑父。钤印:高崙之玺、肖形印、广州番禺县。

  中国美术馆原副馆长梁江夸大,林语堂1934年即有此论:不懂书法无法评论中国艺术

  上周有关“画家信法”的话题出书后,引起了社会各界存眷,个中,闻名画家吴冠中书法更被多方质疑,对此,中国美术馆原副馆长梁江接管保藏周刊记者专访时回想称,“我十数年编辑生活所经手刊发原稿,能一字不改发排的,仅蔡若虹、吴冠中二人。”谈及岭南画坛各家信法特点时,他直言:“高剑父书法造诣之高,岭南近代无人能出其右。” 保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简介

  梁江 闻名理论家,中国美术馆原副馆长。

  字画同源相辅相生是一种双赢

  保藏周刊:从唐代张彦远开始,字画同源成为了历代的共鸣。但书法与绘画的相关,详细会示意在哪些方面却历代有差异领略,在这个方面,您怎么看?

  梁江:“字画同源”本是从艺术产生学、字源学的角度去切磋字画之本源。书法以毛笔和墨浸染于纸上,通过点线变革和组合相关而构建视觉形象,由之使人发生差异生理节律和情绪意象——这与作画之写意“文字”毫无二致。难怪元代赵孟頫这样题柯九思画竹:“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字画原来同。”

  唐人张彦远早指出“工画者多善书”。其缘故起因,蔡元培《图画》一文曾作解读:“中国之画与书法为缘,而多含文学之意见意义。”同源异体又相辅相生,这是一种双赢的相关。

  保藏周刊:有画家以为,原料、画面情势才是画面的首要部门,文字只是个中一部门,因此,夸大文字的书法,对付本日的国画来说,着实已经显得不重要,您怎么看?

  梁江:“字画同源”着眼于艺术本质,首要论“道”。若从“器”的角度而言,作画方法多种多样,画家各取所需,有纯属“铁线描”的,有效色不消线的,有偏于利害块面或材质肌理的,等等,未必都倚重文字点线的示意力。从画家个另外技能角度看,他说“文字”以至书法没什么用处,还真不能说是错了。

  抱到象腿和摸到象尾巴不是错误,和人争冲突这就是一头大象才是错误。前段的国画与素描之争是这样,此刻论辩国画和书法也差不多这样,我们经常当真去接头一个伪题目。

  吴冠华夏稿能一字不改刊发,功力严谨

  保藏周刊:上周,吴冠中老师的书法被陈传席评价为“不懂书法”,张绍城老师说黄永玉的书法是“书法界的段子手”,梁照堂则以为他们的书法是“感受体”,在您看来,我们应该怎么解读吴冠中、黄永玉两位老师的书法作品?

  梁江:对付吴冠中、黄永玉书法的论评,轻易失之草率。套用时尚的说法,他们已经被“斲丧”了。黄永玉楷书极有功底,从前题在墨叶红荷作品上尤称妥贴。连年颇有灵活壮丽誊写之作,识者仍知工夫在个中。吴冠中的水墨连同某些油画,喜用飞动的装饰味线条,不太着意书程序文字,连同落款也简朴随意。然而很少人知道吴冠中极其严谨的另一面——我曾在《美术》杂志做多少年编辑,数次向吴冠中约稿和经手编排原稿。昔时文稿,都用钢笔亲手誊写在300字阁下格纸中,吴冠中的文稿不只文采盎然,笔迹从来是工致娟秀。偶有一两字修改,均按每格巨细,剪一小片粘贴重写(那时未发现涂改液)。我十数年编辑生活所经手刊发原稿,能一字不改发排的,仅蔡若虹、吴冠中二人。我由此获教益不浅。

  买彩票或有走运,艺术上没有幸运的乐成。

  保藏周刊:有记实明代画家仇英书法就有待商讨,乃至他有找人代题的记实。这是否声名,着实画家信法欠好,同样也能成为各人?

(责任编辑:国礼艺术家官网)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4-2023 www.artren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豫ICP备17020777号-1
网安备案:41021102000103

主办单位:国礼艺术家官网 协作单位:国礼艺术大师委员会 国礼艺术家文化保护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