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室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本网新闻 > 书画动态 >
【逝者】考古大家张忠培:走在时代之前的孤独者
时间:2017-07-15 11:50 来源:黄河艺术网 作者:黄河书画网 点击:

花乱开 中国现代书法30年“ 2016.11.21 - 2016.11.29

摘要:(雅昌艺术网讯)7月5日,著名考古学家张忠培猝然离世。半个世纪前,他的著作《元君庙仰韶墓地》,被海外学者称为研究中国史前亲族组织的典范,打破了“硬套社会发展规律教条的怪圈”;而后,一手创办吉林大学考古专业,还曾任职故宫博物院院长,这样里程碑式的考古学家,30年来却守在北京小石…

  (雅昌艺术网讯) 7月5日,著名考古学家张忠培猝然离世。半个世纪前,他的著作《元君庙仰韶墓地》,被海外学者称为研究中国史前亲族组织的典范,打破了“硬套社会发展规律教条的怪圈”;而后,一手创办吉林大学考古专业,还曾任职故宫博物院院长,这样里程碑式的考古学家,30年来却守在北京小石桥胡同里一套80多平米的简陋书斋中,“考古现场—课堂—书斋”构成了他的人生旋律。张忠培晚年更是深入田野,潜心书房,升华理论,最终提出考古“三论”,这成为百年中国考古史上的重要理论节点,推动了中国考古学的成熟与发展,终于实现理论成型、田野有规的遍地开花的局面。 张忠培的弟子、中山大学教授许永杰说起老师,“脾气大、说话直,对的就是对的,不对就是不对,有些学生的文章,张老师看了就骂,几十岁的人被骂哭的都有。”无论是创建新的系科,还是担任院长,再到晚年的研究,张忠培始终保持着这样耿直的性格。张先生烟瘾大,不论走到哪儿都是一根接着一根,不过烟雾缭绕中却总透着许孤独,也许,“走在时代前面的人总是孤独的”。

【逝者】考古大家张忠培:走在时代之前的孤独者

2017年7月5日,著名考古学家张忠培先生辞世,文博、考古界陷入巨大悲伤中。

  消瘦二十余斤不负师望熬出元君庙

  其实,张先生那一代人很苦。他1934年出生,三年之后就是卢沟桥事变,战火的硝烟一度烧光了张家在长沙坡子街的殷实家业。动荡的经历使得他从小就怀揣一个宏大的“家国梦”,他曾说:“我小时候想当军阀,书画家百科,带兵打仗。而和平时期来了,我就想好好做学问,从历史中找寻指向中国未来的理论。抱着这个信心,1952年,我报考了北大历史系。”而北大却抛给张忠培一个“选择题”。历史系有历史和考古两个专业,学哪个好呢?张忠培显然对历史更有兴趣,但他很尊敬的一位中学历史老师却建议他学考古,因为“中国考古学更需要有作为的青年一代去开拓”。“一念之差”,张忠培迈进了考古专业的门槛。

【逝者】考古大家张忠培:走在时代之前的孤独者

年轻时候的张忠培(左三)在半坡遗址留影

  初入北大,张忠培对考古专业很失望。“整天研究些坛坛罐罐、砖头瓦块,理论贫乏,枯燥无味。” 张忠培说。他当时就有一个隐隐约约的感觉,认为考古不应该只停留在对“物”的研究上,应该“透物见人”。在读大学的4年里,张忠培因买不起车票,只回过两次家。假期,他都用来在校阅读当时仅有的约20种书报杂志。1956年本科毕业前夕,张忠培填报了三个志愿,都是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坚决要求去田野考古一线工作。然而他被选拔留校,成为全班唯一被推荐的副博士研究生,入苏秉琦先生门下。师承苏公,相信对张先生一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逝者】考古大家张忠培:走在时代之前的孤独者

1980年参加张忠培参与白燕遗址的发掘(左起:杨建华、王克林、黄景略、张忠培)

  1958年,张忠培带本科生在陕西华县、渭南率先进行了中国考古学上“拉网式”大规模区域系统考古调查,堪称中国聚落考古学实践的典范之作。在华县元君庙遗址,全面揭露了一处仰韶文化墓地。他一改以往考古以一座房屋或一座墓葬为单位的做法,把整个墓地作为发现对象和研究单元,开创了中国考古史上全面揭露和研究墓地的新理念和新方法。

【逝者】考古大家张忠培:走在时代之前的孤独者

陕西华县元君庙遗址的一处墓葬,陪葬了丰富的陶器、骨器。

(责任编辑:马大波)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4-2017 www.artren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豫ICP备17020777号-1

24小时咨询电话:0371-22303902 联系人:刘小姐 黄河书画网 QQ:3463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