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个人们了解甚少的新事物 19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入,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打击,清王朝统治日益腐败,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受到沉重打击,正是由于这种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中国社会进入到一种新的危机阶段。资本主义国家应用不平等条例,在中国沿海和内地,划定地盘,开辟租界,派出传教士传播宗教,举办文化教育机构,兴办企业和工厂。总之,企图在华获取更大的利润和扩大他们的地盘。由于西方文化的冲击,留学东西洋,阅读新书报刊,社会各界人士对于世界、对于社会有了新的觉醒和认识。所以,所谓近代社会革命与改良的浪潮此起彼伏。当时,西方社会一种新的文化机构--图书馆进入人们的视线。 19世纪70年代,上海出现了一所由外人投资,专为中国人了解西方科学技术的机构,名字是格致书院。它的设置既重视图书典籍,凡西书翻为汉文者皆储藏院中,西方所出现的科学技术成果,特别是机器设备等也作为样品陈列,还备有新出的西文书报。该院采取会所制,缴费皆可入院阅览和参加各种活动。格致书院从1877年开始举办科学讲座,1879年开始招收学生。当时,书院的课艺(即根据西学和时事命题)往往引起大家的兴趣,而且也可检视当时人们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和态度,主事者根据答题最后评出优胜者。我们从1894年夏的课艺题目中找到有"概述外国藏书、出版情况"的题目,该题目全名是"文字肇兴、历数千载、藏书之富,今倍于古。近日泰西亦重文字,据闻各国书院有藏书至数十万卷、数百万卷者,不知所藏何书?中国书籍固有流传外洋者,而西土著作日盛,除已译西书外,其未入中国者尚多,凡谙习各国文字之士,应留心及之,尚能详证博考,撮举大要录为书目否?"[1]熊月之先生论及格致书院课艺情况时,还列出了书院命题人一览表,从表中可以看出,1894年夏鉴定人吴引孙(宁绍台道),说明这个题目是吴引孙所出,可惜当时这一题目没有优胜者。这里我们分析一下吴引孙出这一题的背景。一方面,吴引孙任职宁绍台道,浙东素有藏书传统,明清众多藏书家在这片文化之乡从事藏书活动,故出现范氏天一阁和黄宗羲、全祖望等学术大师和众多藏书家。藏书影响文化学术,必然会引起这个地方官吏的关注。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近代西方学术的传入,近代各种出版机构大量翻译西书,加之各种报纸的传播,西书散布各地,西洋学术逐步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们的视野。所以,提出西书对中国的影响,要考试者列出若干书目自是情理之中。至于提到各国书院有藏书数十万至数百万卷,可能是来自郑观应写于1893年的一篇文章《藏书》,编入1894年出版的《盛业危言》一书。总之,关于藏书问题逐步进入社会人士的视野,联系1895年康有为主张开"书藏",梁启超的广人才、办学会、购西书、备观览的鼓吹。1896年5月,李端棻《请推广学校折》中提出设藏书楼的建议,南北各地学会创设的学会藏书楼这些情况。都可以视为当时社会人士认为藏书楼对于培育人才、强盛中华的共同认识。这些认识和行动为20世纪开始建设公共图书馆准备了必要条件。 2、一个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计划 清末,朝廷做出君主立宪和修改学制的修补措施,1904年废科举,1905年开始实行新的学制。这样,由于学生人数增加,新式书报广泛传播,人们对于社会教育开始重视。所以,呼吁兴办图书馆、博物馆的呼声日益高涨,这就引起了各地朝野人士的注意。正是在这种条件下,20世纪初年,中国沿海和内地一些省份开始了兴办图书馆的高潮。晚清重臣张之洞为晚清的文化教育发展作了诸多努力,他在担任学部大臣时,规划了文化教育分年办理的事宜。在学部分年办理事宜中,分别列出了筹办京师图书馆、颁布图书馆章程、限定各行省开办图书馆,以及兴办中小学校等事项,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公共图书馆和学校图书馆的发展,为辛亥革命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 1909年,清廷学部分年工作规划中,关于图书馆事宜包括: 第一,颁布图书馆章程。1910年2月,清廷颁布《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章程》,该章程共20条,首先规定了图书馆设立的目的和宗旨是:保存国粹、造就通才。章程中这样说,图书馆建立是"以备硕学专家研究学艺,学生士人检阅考证之用"。宗旨是"广征博采,供人浏览"。这些说法和当时的一些认识是相近的,如何熙年就认为图书馆是"备讲求实学转移风气",徐树兰主张图书馆应该"存古"、"开新",刘光汉则认为图书馆是"供专门之寻绎"、"扩学者之见闻"。所以,可以看出,章程对图书馆的功能是供人们阅读,书籍应分保存与观览两类。这些表述应该说还是妥当的。同时,章程还提出京师和各省省会先建一所图书馆,然后再推广至府、厅、州、县治建设图书馆,并允许私人设立图书馆,或者将私人图书寄存于图书馆等发展图书馆的办法。此外,章程还对图书馆设立后之人员编制、经费、藏书、馆舍等都作了规定。这些规定有利于图书馆的推广和图书馆工作的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