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乱开 中国现代书法30年“ 2016.11.21 - 2016.11.29
摘要: 图1 图2 这尊明中晚期铜漆金地藏菩萨坐像(图1),高17厘米,头部宽15厘米,书画家百科,中部宽6厘米,下部宽9厘米,重421.8克。头戴宝冠饰璎珞,耳饰垂宝珠,目光下视,身着天衣,跏趺端坐于莲花宝座上,右手结心印,左手托明珠,衣褶纹饰清晰。莲花座背錾刻楷书17字铭文:“邓州守善置王俊捨造地藏…
图1 图2 这尊明中晚期铜漆金地藏菩萨坐像(图1),高17厘米,头部宽15厘米,中部宽6厘米,下部宽9厘米,重421.8克。头戴宝冠饰璎珞,耳饰垂宝珠,目光下视,身着天衣,跏趺端坐于莲花宝座上,右手结心印,左手托明珠,衣褶纹饰清晰。莲花座背錾刻楷书17字铭文:“邓州守善置王俊捨造地藏铜佛四十八位”(图2)。佛像面背、宝座,红漆底全饰金,宝座、花瓣金饰脱落,漆莲花瓣鲜红;背面金饰剥蚀,露红铜胎,书画家百科,封底遗失。目前,邓州当地仅发现此一尊。 现藏邓州花洲书院碑廊的李贤撰《重修福胜寺碑记》载:“永乐中,宏创旧规,十已新其四五矣。宣德,继而新之,十将七八焉。正统以来,有僧正曰常海、住持曰常绶者,六净心原,夙祐德本,晓畅宗旨,遵行戒律,遂于斯寺,同心殚力,用图新完。盖将二纪于兹,乃致上下、内外焕然一新。”说明唐建龙兴寺,明重建更名福胜寺,历经永乐、宣德、正统三朝达45年“用图新完”。读錾刻铭文,断此尊地藏菩萨坐像为明中晚期。稽王俊,邓州诸《志》无载其人,不是官宦贵族。但从此造像材质用料分析,可知捨造者佛教徒王俊,应是明中晚期邓州民间富豪之家。他捨造的48位地藏菩萨造像,应供奉于福胜寺殿堂。 “地藏菩萨”,音译“乞叉底蘗沙”。地藏王菩萨因其“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以其“久远劫来屡发弘愿”,被尊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普贤、文殊、观音合为佛教四大菩萨,其道场在安徽九华山,深受世人敬仰。金乔觉(696—794),新罗僧,又名释地藏,俗称金地藏。唐玄宗开元七年(719),古新罗国王子金乔觉渡海来唐,卓锡九华山修行,发下“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宏愿,苦心修行75载,99岁圆寂。金身坐化九华山的新罗王子金乔觉,为古新罗国(今朝鲜半岛东南部韩国庆州市)国王金氏近族;国都金城,今韩国庆州市。曾资助过金乔觉的闵姓山主及其儿子,皆随金乔觉出家。九华山成为地藏道场后,闵姓父子被塑成地藏菩萨胁侍,金乔觉被佛教徒视为地藏菩萨的化身,并成为中韩两国佛教和人民友谊的象征。 地藏菩萨形象在中国佛教寺院中有很多特点:一般的地藏菩萨头戴宝冠、身披天衣、璎珞装饰的天人相。而明代地藏菩萨则多现光头或头戴毗卢冠、身披袈裟的出家僧人之相。光头地藏菩萨,一手持锡杖,一手持莲花,或是手持幡幢、宝珠等。还有的地藏菩萨像常有以一头形似狮子的狗为坐骑,其名号“谛听”“善听”。《地藏菩萨仪轨》《地藏菩萨十轮经》:“地藏菩萨是一切菩萨的清净眼目,能带领一切菩萨修行。”因藏菩萨佛法宽广,“五浊恶世”(即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拔无边众生苦恼,就无量众生道业”;让众生能深信因果,归依佛、法、僧“三宝”,故而有的地藏菩萨造像显示出家僧人相。 中国最早用黄铜铸钱始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明会典》载:“嘉靖中则例,通宝钱六百万文,合用二火黄铜四万七千二百七十二斤……”明末宋应星著《天工开物》卷十四《五金·铜》:“凡铜供世用,出山与出炉,止有赤铜。以炉甘石或倭铅参和,转色为黄铜;以砒霜等药制炼为白铜;矾、硝等药制炼为青铜;广锡参和为响铜;倭铅和泻为铸铜。初质则一味红铜而已。”而清代的地藏菩萨造像则为黄铜质束腰,一手持锡杖,一手持莲花,或手持幡幢、宝珠等,这是鉴别、断代明、清地藏菩萨铜质造像的区别之处。 李贤(1408—1466),字元德,邓州长乐岭(今孟楼镇)人。明宣德八年(1433)中进士第,官至内阁首辅,曾辅佐宣宗、英宗、代宗、英宗、宪宗五朝四位皇帝,人称“五朝元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