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乱开 中国现代书法30年“ 2016.11.21 - 2016.11.29
摘要:核心提示:“如果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作品想进入海外市场,它最佳的呈现形式之一或许正是动漫。”创作并推介《秦时明月》系列动画至世界各地的玄机科技董事长沈乐平近日在上海说。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动漫原创IP发展论坛”上,一些同行也提出了与沈乐平相似的看法。以《…
核心提示:“如果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作品想进入海外市场,它最佳的呈现形式之一或许正是动漫。”创作并推介《秦时明月》系列动画至世界各地的玄机科技董事长沈乐平近日在上海说。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动漫原创IP发展论坛”上,一些同行也提出了与沈乐平相似的看法。以《秦时明月》为例,10年间这一动画系列已刻画了秦始皇、李斯、蒙恬、项羽、张良、荆轲、陈胜、吴广等数十个古代人物,有些是人们所熟知的历史人物,有些则是深藏经典卷宗、人们知晓不多的侠客英雄。 动漫是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一条“快速车道” 最新数据显示,《秦时明月》动画已更新至第五季,超过160集,其内容先后被翻译成7种语言在全球37个国家和地区发行播放。这部曾与《海贼王》并列斩获亚洲电视节最佳动画大奖的作品,在北美已拥有自己的粉丝官网。 业内人士认为,《秦时明月》在海外的成功,书画家百科,印证了一个道理:一方面,传统文化是中国动漫最好的素材宝库;另一方面,动漫也可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一条“快速车道”。 上世纪60年代起,《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等作为当时新中国的重要文化形象漂洋过海,在欧洲多地斩获奖项。但时移世易,承载中华传统文化的动漫作品,不能只有几个形象。 改革开放后,随着美国、日本动漫在中国内地流行,影视市场上中国国产动漫形象稀缺,除了“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喜羊羊和灰太狼”“熊大、熊二”等,古典题材的再创新比较少见。 香港动漫画协会会长郭夏方认为,国产动漫要想远渡海外,既要深挖中国传统文化富矿,更重要的是不断创新,讲述全球年轻人喜欢的“中国故事”。 中国动画的进步,更在于“讲故事”本身 出生于1973年的沈乐平起初参与的是电脑游戏CG(计算机图形学)设计,但后来他觉得比人物形象设计更重要的是把具有本国文化特征的内容融入到作品中,并以年轻受众容易接受的语言和想象力,赋予人物一定的时代精神。 “2007年首播时,我们就试图把侠客、隐士等概念突出出来,让观众通过主人公的视角参与到动漫故事中。”沈乐平认为,粗糙教条式的讲故事风格,对海内外观众而言都会产生疏离感,但如果方法得当,以年青一代便于接受的叙事方式和传播途径,同样可以讲好“中国故事”。 10年间,《秦时明月》把建长城、统一度量衡、孟姜女哭长城等历史事件及民间传说巧妙穿插在侠客和隐士的传奇经历中。一名“粉丝”在北美平台上留言称,这里可以看见中国动画的进步,不仅是制作技术,更在于“讲故事”本身。 在《秦时明月》落地海外的37个国家和地区中,有不少位于“一带一路”沿线。其出版和播映覆盖了中亚地区、中东欧地区等,还有部分东南亚国家。 在本月初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上,中国文化部官员透露,中国动漫游戏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日益紧密,中国已与沿线50多个国家在创意、生产、技术、资金等方面开展了业务合作,规模超过15亿元人民币。 跨国间企业战略合作,中国动漫“借船出海” 近年来,中国动漫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的捷克、哈萨克斯坦、俄罗斯、阿联酋、沙特等多国的国家电视台或重点企业合作拍摄了《熊猫和小鼹鼠》《阿廖沙和龙》《阿拜之路》《孔小西与哈基姆》等多部动漫作品。 此外,奥飞动漫、阿里影业、光线传媒等近年来还通过跨国间企业战略合作的形式,建立中国动漫“借船出海”的发行、播映网络。 曾制作《大中华寻宝记》的台湾著名漫画家孙家裕认为,《秦时明月》等动漫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播开来,说明除了传统的《西游记》经典外,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可以通过动漫走向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