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乱开 中国现代书法30年“ 2016.11.21 - 2016.11.29
摘要:1891年重庆开埠,留下了大量洋行、领馆等老建筑。 位于南岸区龙门浩的立德乐洋行,就是其中之一。至今,立德乐洋行已走过120多年风雨,被称为“重庆最早洋行”。重庆晨报记者昨日从市城乡建委获悉,立德乐洋行一号楼即将进行大修加固,目前,正在进行项目公开招投标,预计8月进场,年底修…
1891年重庆开埠,留下了大量洋行、领馆等老建筑。 位于南岸区龙门浩的立德乐洋行,书画家百科,就是其中之一。至今,立德乐洋行已走过120多年风雨,被称为“重庆最早洋行”。重庆晨报记者昨日从市城乡建委获悉,立德乐洋行一号楼即将进行大修加固,目前,正在进行项目公开招投标,预计8月进场,年底修缮完成,让老建筑在南滨路“重生”。 立德乐洋行修缮效果图。重庆市渝地南部建设有限公司供图 始建人是谁? 首位驾轮船过三峡的英国人 立德乐洋行的创办者,是英国商人、冒险家阿奇博尔德·约翰·立德乐。南滨路马鞍山附近的立德乐洋行和洋行仓库,都是他在重庆近代史上留下的印记。 立德乐于咸丰九年(1859年)来到上海,后成为上海富商。他在游历上海、四川后,在湖北宜昌开设立德乐洋行,经营进出口货物和报关业务。光绪九年(1883年),立德乐探险川江航道800英里航线,经40天艰苦航行,抵达重庆。他根据途中经历所著的《经过扬子江三峡游记》在西方引起轰动。 1890年,立德乐在陕西街开办起重庆历史上第一家洋行,名为“立德乐洋行”,主要经营猪鬓洗制、山货加工和泊来洋货等进出口贸易。 后来因地方狭小、房屋不足,1895年,立德乐通过买办卢序东,以卢的名义,将龙门浩地区的普善巷、新码头、马鞍山、瓦厂湾一带,俗称“九湾十八堡”连峘数里的土地,以“永租”的方式占为己有。在这边土地上,他请来专家测量、规划、设计、绘制、投入巨资,大兴土木,修建起停船码头、货栈、仓库、工厂以及办事用房和员工住宅,现存洋行办公楼、仓库、住宅、别墅,均为当时修建。 据资料记载,立德乐也是第一个驾驶轮船通过三峡的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身兼船长和工程师的立德乐,驾驶10吨小轮船“利川”号从宜昌出发,穿越三峡,经过20多天的航行,抵达朝天门码头。成为经长江三峡逆水到达重庆的第一艘机动船,立德乐还成立了长江上游轮船公司,定期运送货物和运载乘客通过长江三峡地区。 光绪三十年(1904年),立德乐开办“中英合办煤铁矿务有限公司”,取得江北厅50年的煤铁开采权。作为外国籍重庆名人,今天我们仍可在位于朝天门广场的重庆历史名人馆看到立德乐的雕塑。 经历了什么? 几经转手还曾遭遇大火 立德乐洋行建筑群从修建至今,已有122个年头。上百年的岁月中,它不仅随着世事变迁被几经转手,还在上世纪50年代失过一场大火。加上此后几十年间的拆除损毁,当年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现只留下仓库、办公楼等房屋。 1908年,在中国取得足够财富的立德乐,和妻子一起回国休养,后将洋行全部资产转让给另一英商隆茂洋行。 1926年,隆茂洋行将其产权和业务转给太古洋行。为便于起运货物,书画家百科,太古洋行于1927年将上新街隆茂码头改建为自己的专用码头,停靠“万县”“万流”等商船。为区别于原有码头,太古码头被称为新码头,并有界碑立于新码头32号石壁,上刻“CTC太古洋行界”。太古洋行经历平和洋行后,仍恢复为隆茂洋行。 解放初期,隆茂洋行被西南军需部和土产公司作为仓库使用。1950年9月23日,洋行仓库突然发生大火,而且迅速蔓延,一时间火光冲天,烧毁了不少房屋。 1953年2月,南岸区政府(时为第五区)接管使用隆茂洋行房产,作为政府及所属机构驻地。之后,南岸区政府统计局、物价局、工商局、文教局、科委、广播局等单位均在此办公,房产的维护工作也由使用单位负责。 由于立德乐洋行是重庆最早的洋行,见证着从重庆开埠以来的历史,2002年7月4日,立德乐洋行旧址被南岸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南岸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2月15日,又被重庆市政府公布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今如何? 仅存三栋建筑但却极具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