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乱开 中国现代书法30年“ 2016.11.21 - 2016.11.29
摘要: 王冕《墨梅图》 好坏不分,美丑不辨,在当今社会已是司空见惯。普通大众美丑不辨似乎有情可原,最能体现社会审美水准的画家与书法家们(姑且称其为“家”)居然也有许多人美丑不辨,甚至以丑为美,这就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问题,而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问题出在…
王冕 《墨梅图》 好坏不分,美丑不辨,在当今社会已是司空见惯。普通大众美丑不辨似乎有情可原,最能体现社会审美水准的画家与书法家们(姑且称其为“家”)居然也有许多人美丑不辨,甚至以丑为美,这就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问题,而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问题出在数十年来的美育教育严重缺失。在中国传统教育体系中,历代名贤诗文与毛笔书法是最基础的施教内容。由诗文而关联审美品格,由书法关联于山水花鸟绘画,前后连贯,自然成体。既练书法,必知点画、结体、气韵、风神之美;既读诗文,必知《诗》三百、老子、庄子、楚骚汉赋、乐府骈文、唐诗宋词,必能体味“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必能感受诗文书画中所展示的疏野、旷达、冲淡、高古、自然、典雅、雄浑、豪放、洗练、含蓄、风流之美。眼前所见,无非妙境;操笔作文,万象纷至;抚琴动操,可令众山皆响;展纸铺毫,便欲思接天地。如此,则凡是受过一定传统文化教育者,欲其为俗人而不可得。所以,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教育,书画家百科,在本质上就是美育教育,其最看重的并不是外在的事功,而是心灵的陶冶与修炼。修齐治平的人生理想更对知识分子的人格修炼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培养了无数正直磊落、具有极高审美水平的知识分子。但这样伟大的传统,在20世纪西学东渐浪潮中,以及受“文革”错误思想的左右,削弱了,甚至一度戛然而止。失去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也就失去了美与丑的辨别标准,失去了审美的方向。 其次,是传统文化的断裂。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就讲求人格之美,追求诗风雅韵。流风所及,稍有知识,即知诗文书画。入学伊始,便习衣冠礼仪。知书而达礼,是人生的基本要求。而20世纪初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在少数失去文化自信的“精英”引导之下,白话推广流行,使优雅无比之中国传统文言诗文渐成绝响;贬低中国画,鼓吹西画,放下毛笔,拿起钢笔,书画之美渐失根据,修心养性唯美是求之道渐断,表现发泄兽性丑恶之途渐开。儒家文化被打倒抛弃,而动辄曰“革命”,动辄曰“创新”,唯利是求,廉耻丧尽,不知“画有好坏,黄河书画网,艺无古今”,流荡而不知反。改革开放虽然已经将近四十年,贬低、轻视传统文化,只顾眼前不顾将来的局面依然没有太大的改观。精神境界既已没有高度,审美水准的低下自在情理之中。 最后,则是人为的混淆。“美”的概念在中国起源很早,甲骨文中就有“美”字存在。在商周以后二千多年的历史中,对“美”的追求深入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诗词歌赋、音乐舞蹈、饮食起居,还是书画、建筑、家具、工艺,甚至烹茶待客、礼仪往来,无不以精丽优雅为宗。而近年来,虽然国家日渐强盛,人民日渐富裕,但许多人媚外崇洋之心不减,充分利用“艺术”二字在缺乏文化艺术修养的普通民众心中的神秘性,假借“现代”“艺术”之名,专事效法西方当代艺术之最丑陋卑劣下流者以欺世惑众。举凡中国传统文化所讲求之美者,概污之以“落后”“过时”。吃瓜群众学养不足,难以分辨,或赶时髦,或掩自卑,不免随声附和。而西方或国内部分资本为逐利计,专事吹嘘欺诈之宣传,以牛粪为鲜花,以垃圾为黄金,装神弄鬼,互相勾结,手段用尽。谎言重复千遍,居然有成真理之势。 解决美丑不辨的问题,是一项庞大复杂无比的系统工程,经历了几代人前赴后继的破坏,也非几代人前赴后继的修补所能解决。但中国传统文化顽强坚韧的生命力已经在数千年历史的无数危机与磨难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因此我们完全没有理由悲观失望。目前的困境,只是其赢得更大辉煌之前的插曲而已,不足为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