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国礼资讯 > 名家大家 >

不仅仅是用毛笔记日记,看华师大书法硕士展对书法教育的思考

时间:2017-07-04 06:28 来源:黄河艺术网 审核专员:黄河书画网 点击:

花乱开 中国现代书法30年“ 2016.11.21 - 2016.11.29

摘要:每天要求学生记日记,并尽可能用毛笔记日记——这是华师大艺术研究所对第一批书法篆刻专业硕士的要求。这样的要求估计让不少书法界人士也会感到汗颜,事实上,这只是华师大艺术研究所书法教育的一个改革实践之一。 三年前,华师大与上海文联合作招收第一批华师大艺术研究所书法专业硕士生,三年…

  每天要求学生记日记,并尽可能用毛笔记日记——这是华师大艺术研究所对第一批书法篆刻专业硕士的要求。这样的要求估计让不少书法界人士也会感到汗颜,事实上,这只是华师大艺术研究所书法教育的一个改革实践之一。

不仅仅是用毛笔记日记,看华师大书法硕士展对书法教育的思考

  三年前,华师大与上海文联合作招收第一批华师大艺术研究所书法专业硕士生,三年后,呈现这一教学成果的“敬书——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教学汇报暨首届毕业展”今天上午在上海文联文艺会堂(延安西路)开幕。展期将持续至5月19日。

  一些学者在观展后对澎湃新闻( .cn)表示,这一展览对当下中国书法的教育有着诸多启示,展示了华师大艺术研究所在探索书法教育方面的另一条道路,即应当让书法教育真正开始回归中国文化的本体,而不像过去从属于视觉艺术。正如华师大书法篆刻专业硕士生导师张索所言:“敬书之敬,是对中国文化的敬意。”

  中国书法尤其是高等书法到底如何教?这一直是书法界讨论的话题。据介绍,中国开设书法教育专业的高校大概有100多所,涵盖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由于历史的原因,不少高校都将书法专业归在了艺术学科范畴里,强调其视觉效果,对书法的定义和认识仅仅集中在一种美学的外在特征,书画家百科,而忽略了它赖以存在的中国文化属性。

  2014年5月,上海市文联上海市书协和华东师范大学共同创建了“上海市中国书法研究中心”,力求从更深层次梳理与探索中国书法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当年9月份,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面向全国招收了第一届书法专业硕士生。距今三年过去了,华东师大艺术研究所已从全国招收了包括即将毕业的第一届硕士生和在读的学生的研究生27 人。

  “书法本质上面是文化,我是把它当做文化,当做信仰的这种高度,来对待书法事业的。”华师大副教授张索、书法篆刻专业硕士生导师对澎湃新闻(www thepaper .cn)说。

  正是在重新梳理中国书法专业的定位与目标,华师大艺术研究所着手对书法课程重新设置,在调阅了中国美院、南京艺术学院和全国一些高校的书法课程设置之后,他们认为应借鉴当年陆维钊先生培养中国美院研究生的理念为主要底本,来考虑书法专业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中国文化精神之间的关系。对于书法文化性的坚守与发扬成为他们最终设定的旨归。在三年的教学实践中,华师大艺术研究所因此采取开放办学的方法,除本所导师张索、顾琴、程明震、曹院生授课外,张索还邀请了校外的名家名师,比如请篆刻家韩天衡、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陈忠康、中央美术学院书法系博士王客等实践派解决中国传统的书法篆刻技法与创作奥妙,请浙江大学教授曹锦炎、上海书画出版社资深编审沈培方、上海图书馆研究员仲威,青年学者愈丰、钱伟强等围绕中国传统文化这条主线,解决传统文化在书法专业的落地问题,开设了《金石学——历代经典碑帖导读》、《文字学——商周金文导读》、《碑帖鉴赏》、《书论导读》、《诗词题跋》等特色课程。

  而《敬书——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教学汇报暨首届毕业展》即是华师大艺术研究所书法专业3年教学实践的一次全面展示。

  展览分五个篇章:木铎金声(教学篇)、学有缉熙(作品篇)、文献足征(纪事篇)、一日之迹(日记篇)、象影藏真(影像篇)。

  “木铎金声”主要介绍书法篆刻专业老师及相关课程。本所书法专业导师有张索、顾琴、程明震、曹院生。外聘特色课程导师分别是韩天衡、曹锦炎、沈培方、陈忠康、仲威、俞丰、钱伟强、王客。另外,还全面呈现华师大MFA中心所设公共必修课及三十多场讲座目录,艺术研究所公共讲座目录等。

  “学有缉熙” 展示三个年级27位同学的书法、篆刻作品,反映研究生书法学习的路径和创作构想。

(责任编辑:国礼艺术家官网)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4-2021 www.artren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豫ICP备17020777号-1
网安备案:41021102000103

主办单位:国礼艺术家官网 协作单位:国礼艺术大师委员会 国礼艺术家文化保护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