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乱开 中国现代书法30年“ 2016.11.21 - 2016.11.29
摘要:近日,教育部公布2017年高校毕业生将达795万,就业难的问题再次被提上日程。从2016年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上看,美术学已经进入十大最难就业的行业之一,且占据第三名“压倒性胜利”的位置,个中滋味,颇有感触。首先,看待美术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需要从三类受众角度来分析。第一,毕业之…
近日,教育部公布2017年高校毕业生将达795万,就业难的问题再次被提上日程。从2016年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上看,书画家百科,美术学已经进入十大最难就业的行业之一,且占据第三名“压倒性胜利”的位置,个中滋味,书画家百科,颇有感触。首先,看待美术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需要从三类受众角度来分析。第一,毕业之后从事本专业,进私企的学生;第二,毕业之后转行进事业单位,或者考公务员,做其他行当等这一类学生;第三,毕业之后从事专职艺术家这一类学生。 两月前,我带学生到广州深圳外出实践考察,其中一项考察项目就是要求每一名同学自行前往设计公司,并与之签署拟录实习协议。从做简历到服装、妆容发饰到设计公司的选择,路线图规划全由我和学生一同完成。在整个过程中,最直观的感受即——学校教授的部分知识与社会需要知识的直接断层。在学校里学习的知识在外面不适用,用不上,过老化。这一棒子就把学生敲懵了!但更重要的是一种学习态度与方法。学生拜访过不少设计公司之后总结出的经验是他们想要的VI或者APP的页面设计,学生并未接触或者做过类似课堂练习,而仍旧停留在老式的十年前的PS教材中。而且大部分学生还没有从高中的学习思维方式中转换过来,他们已然习惯了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不能适应自律自主的学习。学生更依赖于技术层面上的东西,对于开拓思维模式的训练不太重视,最后造成时间的虚度:学生们责怪开设学习软件的课程太少。会的东西本来就不多,做事效率低,甲方提出中肯建议过于尖锐,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这已经不仅仅是涉及专业领域的局限,而是美育者培养了一批“温室里的花朵”,这才真正让美术教育者胆战心惊。 我数次与广州、深圳约80家设计公司交流,发现人才缺口依旧非常大。纵观各个行业,都是如此。现今社会,高校毕业生人太多,人才却太少。金字塔底层基数已然饱和,上层却是奇缺。究其根本,是美术教育出了问题。在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理解出现偏差,没抓住重点。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数次提到以人为本,但一度未落到实处。高校教师中相当一部分照本宣科,拿的还是十年前、五年前的教材。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五年前的教材早已脱节,做教育是良心活,教师若敷衍了事,学生则有样学样。最后造成第一类学生在对口专业中找不准自身定位,最后就业情况不够理想。以重庆某高校2016年的美术类毕业就业统计率来看,第一类学生在就业比中占据26%。 第二类学生,也就是毕业之后转行的。这一类学生在学生的人数比例上远远超出第一类学生,同样是以之前统计的重庆某高校的数据来看,第二类学生所占比约为70%,甚至第一类学生在对口专业中数次碰壁之后,为了糊口选择转行,这是第一种情况。另一种情况即是毕业之后立即转行。这一类学生通常对自身都有十分明确的规划或者他们身后有高瞻远瞩的家长。从历史遗留问题上看,学画画是为了上大学或者上更优质的大学,上大学之后优渥的家庭条件保证他们在学校不用为未来发愁,父母或者他们自身早已充分准备,规划好去考事业单位,公务员或者进入家族企业。这一类学生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一般不太冒尖,毕业之后却能很快地找到稳定的工作,而高校就业率却是由这部分人实实在在撑起来的,而他们的就业率却与教育者的关系不太密切,更多的是来自自身和原生家庭的目标及规划。 第三类学生,在毕业生总人数上占据比例最小,约为4%(参照学校同为上文中的重庆某高校)。毕业之后从事专职艺术家是需要勇气的。首先要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如果是出生在条件优渥之家,自身有天赋,肯努力,有策展人,艺术批评家的护法,三五年之后运气好点会成为小有名气的青年艺术家。这只能是少数的幸运儿,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倒在独木桥两侧的白骨累累。当然,如果坚持,在艺术苦旅中多熬些年,机会总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对于这类学生,就不存在就业率不就业率了,这和他们没关系,数十年的寒窗苦读是没有一个说法的,需要再熬上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的潜伏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