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国礼资讯 > 名家大家 >

沙鸥:“一事平生无齮齕,但开风气不为师”

时间:2017-07-01 05:34 来源:黄河艺术网 审核专员:黄河书画网 点击:

花乱开 中国现代书法30年“ 2016.11.21 - 2016.11.29

摘要: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著名的中国唐乐研究家毕铿,在八十四岁高龄的时候(1992年7月25日)写下了一段充满着感情的文字:“五十年前,我在重庆有幸拜识了古琴大师徐元白先生,并听他弹奏《渔樵问答》等曲。他那娴熟的指法,卓越的琴艺,出色的演奏给予了我很深的印象,至今记忆犹新。元白先生还介绍他的弟子…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著名的中国唐乐研究家毕铿,在八十四岁高龄的时候(1992年7月25日)写下了一段充满着感情的文字:“五十年前,我在重庆有幸拜识了古琴大师徐元白先生,并听他弹奏《渔樵问答》等曲。他那娴熟的指法,卓越的琴艺,出色的演奏给予了我很深的印象,至今记忆犹新。元白先生还介绍他的弟子赵义正先生教我弹琴。从此,我爱上了中国古琴音乐。”

  徐元白(1893-1957),又名原泊,别署元白。台州海门人(今椒江区)。善诗文、书、画,工山水及兰草。精通古琴、谱曲,是浙派古琴一位标杆式的人物。他与兄弟文镜自幼受其熏陶,均爱好文学、音乐,世人称为“徐氏双杰”。

  元白先生于1913年经李济琛先生介绍赴广州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北伐战争,一度宦游江、浙、豫、蜀各地,他也曾任何应钦秘书。抗战胜利后,徐元白携家眷回杭州,在雷峰塔下修葺了“半角山房”旧居,与马一浮、张大千、张宗祥等名士组织“西湖月会”,研讨书画、琴棋及金石等。

  徐元白是中国现代古琴界为弘扬琴艺,但求耕耘不问收获的一位大师级的人物。他的襟怀、气度正和他高雅、古朴的古琴风格高度一致。他所牵头组织的琴社、活动,参与者或是中国现代史上的名人、大儒,或是中国现代琴坛的耆宿、大师。他们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不以琴派门户为界限,努力推动古琴事业的发展,正如龚自珍所言:“一事平生无齮齕,但开风气不为师。”

  2016年,在椒江剧院举办了一场题为“琴满故乡”的浙派徐门嫡脉古琴音乐会。千余座位的椒江剧院座无虚席,给予了徐门琴师足够的礼遇,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老海门人”对于徐元白的无限追慕与怀念。

  史料上一直在记叙着徐元白系海门百口井人。“百口井”对于我们这代不惑之年的人们来说,已经刻入于我们脑海的最深处,“老海门”的孩子们经常是在那个地方追逐嬉戏。巧合的是,据说当年的徐家老宅又恰好位于现在的椒江剧院位置。新浙派古琴的领军人物、徐元白之孙徐君跃先生在祖宅里的演出,赋予了这场演出别样的意味!

  七年前,一批上款为“炳炜”的徐元白信札、诗稿在网上流出,自此一轮“抢购”后,市场上很难再觅元白手迹。这通书札为平尺横幅,前半部分为信札,对“炳炜”五年坚持学习作了充分肯定,然后以“秋籁萧萧,书画家百科,触动吟兴,次韵作答,即颂潭绥”一句过渡,开启了后半部分的诗作。从字面上看,那时的徐元白先生已居住在勾山里。

  据记载,“徐元白住在杭州清波门勾山里,一个小小的门,中间有一条小道,两边种满花草。进门是一个厅堂,三边挂着琴。绕过一张八仙桌,即陡峭的楼梯。上楼,前面是徐元白的房间,后面则住着儿子徐匡华,地方很狭小,显得局促”。在勾山里的年岁里,徐元白的生活以“琴”为中心,有琴有酒,有诗有书,或登临,或郊游,这是一个琴人“富足”的时光。

书画家百科
(责任编辑:国礼艺术家官网)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4-2021 www.artren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豫ICP备17020777号-1
网安备案:41021102000103

主办单位:国礼艺术家官网 协作单位:国礼艺术大师委员会 国礼艺术家文化保护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