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很多初学书法的朋友,常常疑惑,学习书法从哪里入手比较合适?这问题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今天,我们就提供一种比较普遍被接受的观点,供大家借鉴。
初学书法,从初唐书法入手,是一条不错的路子。这其中有什么道理呢?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第一,初唐书法与六朝、魏晋书法一脉相承。
唐太宗崇尚“二王”书法,大力号召,可以说,初唐“二王”书风的流行,丝毫不亚于今天。当然,唐太宗推崇“二王”,也并非一时兴起或单纯的个人之好,这里面是有传承的。在此大背景下,初唐的士大夫大力学习“二王”,虞世南亲承智永禅师的传授,智永又是王羲之的第七世孙,太宗曾向他学习书法;出自北派书风的欧阳询、褚遂良,也不能不旁习右军;怀仁受命遍搜王羲之的行书字迹,集成了《圣教序》;武则天也曾向王方庆索求右军遗迹。
初唐书法家们,以包罗万象的晋人书法垂范作则,横直斜正、各尽其体、各尽其势,正如苏东坡所说“短长肥瘦各有态”,以自然为法,法外求法。
薛稷书法刻本
第二,初唐书法家大都亲眼见过晋人墨迹。
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他们曾亲眼见到过晋人的墨迹,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晋人的用笔、用墨以及神彩气韵,所以临摹学习也容易上手。
初唐后,魏晋人的墨迹已渐入内府秘藏,外人已不容易见到。当时流传的双勾本,一些好的版本,又为人所宝爱,密不示人。还有一些版本是一勾再勾,点画肥瘦也不免失真,差之毫厘,谬之千里。韩愈曾说“羲之书法呈姿媚”,很显然,韩愈所见的也许就是这些版本,所以才会有这样有失公允的评论。还有一些伪迹本,不学尚可,一旦学了,积习反而难改。
可以说,初唐以后,除皇家或米芾这样接近皇家者之外,人们几乎就见不到晋人真迹了,甚至精良的双钩摹本也见不到了。
欧阳询《九成宫》
唐代的书法是法内求法,是在晋人的书法“定法”内求法,长此以往就受到了晋人的局限,规矩愈来愈严,少了天趣,自然而然地就会使自己的天地越写越小。
所以,黄庭坚说,“学晋人书,要从初唐入”,说的也就是初唐书法既有唐人的规矩法度、又有晋人的风范遗韵,由此入门,学成规矩,自可登堂入室。
赵孟所说“得古人真迹数行,用心学之,便可名家”,就是这个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