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艺术荣誉 > 书画艺术人物 >

2019华人书画艺术年度人物—张光奎

时间:2019-12-07 13:57 来源:国礼艺术家网 审核专员:谭编辑 点击:

个人简介:
   张光奎,男,生于1944年,字:同盟山人,河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任台湾高雄国际艺术中心顾问,原河南中国书画协会副会长。新乡收藏家协会副会长,新乡工笔画会会长。先后出版年画、连环画近30幅。
   其作品获河南省第十、第十一,十二美届展银奖,1999年作品《锦绣家园》参加全国第二届工笔山水画展获铜奖,2010年作品《老宅》参加中国工笔画院首届工笔画大展获优秀奖,2012年作品《唐风雨韵》参加《话说武当》全国画展获优秀奖(最高奖)。同年,作品《雨润太行》入选全国工笔画展,2014年作品《烟雨楼台》入选《万年浦江》全国画展,同年,作品《晨冢牧韵》人选《吉祥草原》全国画展,2015年作品《留住乡愁》入选《八大山人》全国山水画展,同年作品《民族脊梁》参加米兰国际世界博览会中国书画名人作品提名展获金奖。先后在海内外举办个人画展十余次,2014年在平原博物院举办《张光奎水墨太行工笔画展》。人民日报艺术月刊出版《张光奎水墨太行》画集 。多幅作品被海内外机构和个人收藏。用7年时间创作的长52米,宽2米的水墨工笔画---《太行山居图》申报世界吉尼斯记录初审已通过。
 
心路历程:
   大凡禀性不同,对世间万物的理解和追求亦就不同。或许源于人们经历的差异,往往依据自己的感受,揣摩出千姿百态的艺术风格,呈现出五彩缤纷的艺术人生。
吾自幼秉性倔强、悟性迟钝,唯对山情有独钟,对水亦倍加挚爱。常常登攀于悬崖峭壁间,时时涉足于湖光黛色中。虽自幼喜欢丹青,却画不出惊世之作。即便做了十几年的设计师,出版了十多幅年画,画过几本连环画,养就了“画痴”的“怪癖”。静下审视,仍觉画风平平、作品淡淡,心情十分愧疚。近年常赴京深造,受不少名家点拨,但理性仍未跳出旧巢。虽多次入全国大展获全国大奖,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苦与金牌无缘,终是憾事。承蒙多位前辈厚爱,早已提书写跋,但总觉作品愧对世人。我想,再悟它几年砚墨韵味,练它几载笔线情趣,或许有所长进,也未可知。
艺术总是在反复地探究中前进,总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艺术涵量,进而产生不同的艺术实践。每个人对艺术的理解也在慢慢地变化。我想这大概是一种理性认识的飞跃。
我不断临习古人的传统画技,揣摩当代巨匠的名作精品,常听高师名家的点拨,逐渐形成自己水墨工笔山水画的风格,不断创作出新作来;我热爱传统山水,但不愿为传统所缚,我更热爱自己心中的山水,我愿把自己的小舟飘向神秘的绿洲,努力找回自己的梦想,坚信我的水墨工笔山水画会有更大的突破。

作品鉴赏:
 





张光奎老师用7年时间创作的长52米,宽2米的水墨工笔画---《太行山居图》

《太行山居图》-局部

《太行山居图》-局部

《太行山居图》-局部

《太行山居图》-局部

《太行山居图》-局部

《太行山居图》-局部
《太行山居图》-局部

张 光 奎 太 行 抒 怀
 情  缘
       画太行是我的梦想,画长卷是我的追求。太行山那苍茫的群山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神秘的峡谷,迷茫的云雾 无不勾勒出我无限的暇想。数百次的进山写生,让我流连忘返,余兴未终。每当看到魏巍太行的苍松翠柏,品尝崖上老院的粗茶淡饭,太行山人勤劳朴实的情感让我豁然心动,它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与我结缘,让我一生痴迷。
我从小喜欢画画,1964年在解放军报发表处女作。也画了很多以太行山为题材的作品,在全国性画展中多次获奖,并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但我始总感觉没有释放出我心中的情结。一次随中国工笔画学会再次去太行山采风,见到那斑驳的古宅石墙,残破的木屋阁楼,这些即将消逝的历史遗存深深地揪疼了我的心,强烈地责任感让我欲罢不能,我认为用长卷的画法把它记录下来,呈现给后人,将是功德无量的好事。没想到这一朴素的初衷竟然耗去了我无尽的时光与精力,使我欲罢不能。 
情  痴 
       为了完成画长卷这个心愿,十年间的写生路漫长而艰辛。我54岁提前退职,开始为画长卷作准备工作。我从河北,山西到河南采风;只要闻听太行有好的山村石寨,遗迹胜典,不管路多么难走,不论酷暑严寒,都要争取去看看。风里雨里十年间我几乎走遍了整个南太行。搜集素材写生稿画了几百张。起图画稿反复创作了七 八遍都被推翻了。于是我重理思路,打破地域局限,调整画面节奏,终于完成了我的太行长卷第九图稿,2013年七十岁的古稀老翁,进入了正稿的创作之中。
我之前也画过长卷,最长是十米小写意,被台湾朋友收藏了。第一次计划画40米水墨工笔长卷,说心里话并无胜眷。幸好身边有一批好友支持,才让我沉下心来,埋头笔耕,渐进创作佳境。我每天三点伏案,闻鸡起舞,在静静地晨曦中思考。进入创作才知道其中的艰辛。苦行僧般的磨砺,让我未老先衰,肚大体弱,白发上头。但我乐此不疲,耐住寂寞一点一滴地刻画下去。我充分运用传统中国画的散点透视画法,吸收山水,花鸟,写意各画种的长处,借鉴几千年老画师总结的,远小近大和石分三面朴实的透视原理,努力丰富画面的层次和质感。一丝不苟地皴擦开来。在墨与水复杂的变化中,演绎着呈墨纷彩。从淡墨写意下笔,浓墨工笔收拾,泼墨勾勒出山石机理,掏染韵白出春风秋雨四季分明的变化。时值四年,基本完成了幅面高近两米,长约四十六米的画卷。市文联,美协等领导十分关怀,特别是好友赵林先生自始至终无私奉献,全力以赴解囊相助打动了我的心,创作激情倍增。值得一提的是新乡市帝隆集团,为作品提供了宽泛的环境,雄厚的资助。在他们的鼎力支持下,2015年举办了征询会。中国工笔画学会冯大中,萧玉田会长率领中国工笔画学会驻会全体成员,莅临展厅,参加作品征询会并举行了观摩研讨会,各位老师和朋友们对作品指出了中肯的建议。会长冯大中老师要求打造成流芳千古的宏篇巨制,为中国工笔画增光添彩。萧玉田副会长当场写下《太行雄风》送给我。2017年和2019年,国家博物馆两次委派山水画大师姜寿民看画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让我受益匪浅。
情  悟
       征询会后作品进入了后期艰辛的调整阶段,静下心来认真审视作品,融化意见,进行再创作。将高铁,高速公路,高架立交桥,南水北调工程等新时代的变迁融入作品中,增加了新的内涵。八路军指挥部,太行军区司令部等红色根据地也融入作品中,添加了新的生命。挂壁公路是作品的画眼,朋友们认为没有画出气势。我又反复进山,9次改稿,裁去2米补进5米,强化了深渊绝壁的险,突出了艰苦修路的难。
通过这次画水墨工笔长卷创作,我感悟颇深。首先选好题材是作品的命脉,用好水墨是作品成功的关键。我感到先写后工是此次工笔画创作不断走出困境的绝佳选择。工笔和写意虽然是两种不同的绘画表现形式,工能纤雅富丽,写能笔键墨活,两者互补达到形神达意,虚实相生,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线条质量也是水墨工笔进程中不可忽略的支撑点。线在笔墨里,意在万物间。只有从生活中提炼出自己感悟最深刻的线条,运用到作品中去才是硬道理。我的水墨工笔长卷偏重于写实,也重视神韵的写意,不仅注重形似,还注重对意境的升华。泼墨撞水让画面生动,细心收拾事半功倍。加强写意性是工笔画创新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情   趣
       我认为水墨工笔长卷从写实到写意,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和发展中,尤其要讲究虚实,讲究情趣。把写实与写意相融,自然之精神与画家的心境情感合一,形神兼备,工写结合,也就是抽象与具象的结合,工笔画才能达到气度高旷而不疏狂,心绪周详而不琐屑,趣味典雅而不枯燥。一幅好的作品格调高雅,笔精意妙而不刻板,循规蹈矩而不荒率,方为上品。
这幅水墨工笔长卷成品高1.95米长52米历时七年收笔,画幅之大创历史之最,用民居为主题创历史之最,用水墨画工笔创历史之最。总之,我觉得长卷不好画,水墨工笔长卷更难画。只有钢铁般的意志,刻苦的追求,不计名利顽强的植根于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中,保持传统弘扬水墨,使当代中国水墨工笔长卷的表现语言日趋完善,表现领域更为宽泛,更具有时代风貌,使其在继承中发展,在探索中纯化,才能做到工写互融,在开放和吸收中前进。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开创水墨工笔长卷的新时代敢于探索,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贡献力量。

 

部分获奖作品:

















年画作品:

社会活动:





(责任编辑:徐真真)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4-2021 www.artren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豫ICP备17020777号-1
网安备案:41021102000103

主办单位:国礼艺术家官网 协作单位:国礼艺术大师委员会 国礼艺术家文化保护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