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礼艺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国礼新闻 > 国礼新闻 >

国画入驻白宫第一人,徐悲鸿称其画鸽“ 古今第一”!

时间:2017-07-05 14:20 来源:黄河艺术网 审核专员:黄河书画网 点击:

国画入驻白宫第一人,徐悲鸿称其画鸽“ 古今第一”!

  在谁人徐悲鸿和齐白石的期间,

  尚有一位不比他们二位逊色的大画家

  ——张书旂,

  徐悲鸿称其画鸽为“古今第一”。

  在南京时代,

  张书旂与徐悲鸿、柳子谷三人

  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

  学院派精巧代表,

  素有“任伯年第二”的美誉。

  张书旂(旗),原名世忠,字书旂,号南京晓庄、七炉居,室名小松山庄,曾任中央大学艺术系传授。

  

国画入驻白宫第一人,徐悲鸿称其画鸽“ 古今第一”!

  潘天寿、张书旗、吴茀之、张振铎、诸闻韵

  1900年,张书旗出生于浙江浦江。二十年月初,张书旗进入上海美专进修,先学西画,后转攻国画花鸟,为吕凤子学生,结业后任厦门集美师范教职。1929年,黄河书画网,应徐悲鸿之邀,被聘为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传授。又和潘天寿、诸闻韵等结成“白社”商议画艺,书画家百科,在画坛荣誉日隆。抗战时代去美国开办画院,讲学作画,其后便定居旧金山。

  70多年前,张书旗以百姓社交使者的身份赴美国,鼓吹故国文化,留下了这个贵重的影像。

  1940年,时值二次天下大战,在狼烟连天的战争光阴里,活着界绘画史上,发生了两件以“僻静鸽”为题材的精品。一件是毕加索在巴黎受邻人老大爷所托,描画了一只被德军枪杀的白鸽。另一件就是张书旗在重庆完成的巨幅花鸟画作品《百鸽图》。

  

国画入驻白宫第一人,徐悲鸿称其画鸽“ 古今第一”!

  百鸽图

  张书旂以鸽子象征幸福、僻静,被称为“天下僻静的信使”。罗斯福持续第三次当选美国总统时,百姓当局把这幅《百鸽图》赠送罗斯福以示祝贺,《百鸽图》被称为第一幅进入白宫的中国画,张书的英名也随之进入国际艺术视野。

  

国画入驻白宫第一人,徐悲鸿称其画鸽“ 古今第一”!

  《百鸽图》赠予典礼合影

  (左起依次为王世杰、张书旂、美国驻华大使纳尔逊詹森、罗家伦、卡尔、孔祥熙、王宠惠)

  画中百鸽,姿态各异,疏密机关,策划别致,意境辽阔、气魄磅礴。画面中:烂漫的阳光下,一群鸽子从蓝天缓缓回旋而来,有的俯冲直下,有的拍打同党,有的扑地而食,百只鸽子千姿百态,配景是一株苍老、古朴的相亲树与一丛丛艳丽的杜鹃花相衬映。更使画面爽脆明快,奇丽精妙,神韵中求华美,优美中藏静雅。这是张书旗技法精深、气魄恢宏的煌煌之作,也是他花鸟画中善于用粉的经典之作。

  

国画入驻白宫第一人,徐悲鸿称其画鸽“ 古今第一”!

  张书旗的“白粉”技法为中国画一绝,能“粉分五色”,有“白粉主义画家”之称。所谓“白粉”调色法,即用干净毛笔蘸粉协调多种颜色,示意花鸟的各类形象的动态和质感,如用于画白玉兰、白菊花、白鸽、白鸡等。作花鸟画用白粉协调色墨,可使画面典雅明丽,颇具当代感。

  

国画入驻白宫第一人,徐悲鸿称其画鸽“ 古今第一”!

  写意花鸟画崇尚朴实、淡雅,设色较简炼,尤忌多用粉,用粉易“板”和“俗”。至“海上画派”,用色用粉却渐多,以顺应市民阶级的审美需求;“岭南画派”受日本绘画技法的影响,也多用白粉以加强花鸟的立体感。在张书旂的花鸟画中,险些无画不消粉,可以说是以粉代墨。

  

国画入驻白宫第一人,徐悲鸿称其画鸽“ 古今第一”!

  花草僻静

  张的门生艾中信说,张书旂的画案上总有一瓶图案颜料的白粉,可知白粉是他作画重要的颜料。张书旂用粉,在恒久的艺术实践中,他不只担任了前代画家用粉之所长,又有很多创作性的拓展。他不只将白粉作为一种颜料,对付他而言,尤如施墨。他在用色的技法中谈道:“至于用粉,亦如用墨之法,即须有浓有淡,切忌平涂,不然机械无趣。”

  

国画入驻白宫第一人,徐悲鸿称其画鸽“ 古今第一”!

  群鸽斗艳图

  张书旂用粉之以是能清爽脱俗,独树一帜,在于他高深的文字技法。勾、皴、点、染等技法包罗万象。如画白孔雀背部时,大笔挥扫,如泼墨法;而勾画白杜鹃的花蕊时,纤纤细笔,洒脱出尘;写白梅花又用点法,错落多姿。他用粉又有薄厚浓淡之分,画梨花,用薄粉示意娇嫩的花瓣;画鸟的同党,则用厚粉,以示意毛羽的劲挺。

  

国画入驻白宫第一人,徐悲鸿称其画鸽“ 古今第一”!

  藤萝双鸽

(责任编辑:国礼艺术家官网)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4-2019 www.artren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豫ICP备17020777号-1
网安备案:41021102000103

电话:QQ:34635301  联系人:国礼艺术家网
主办单位:国礼艺术家官网 协作单位:国礼艺术大师委员会 国礼艺术家文化保护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