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乱开 中国现代书法30年“ 2016.11.21 - 2016.11.29
摘要:首都博物馆珍藏一块大清银行兑换券大清门伍拾圆凹印雕刻铜原版。此块钞版不仅在目前查到的资料中从未有过记载,而且也从未见过印样。 1986年北京市文物工作队经废品收购站拣选文物时发现此块钢钞版,当年11月27日移交首都博物馆收藏。该钞版通长21.6,宽14.5,厚1.77,版芯长17.8,宽10.6厘米…
首都博物馆珍藏一块大清银行兑换券大清门伍拾圆凹印雕刻铜原版。此块钞版不仅在目前查到的资料中从未有过记载,而且也从未见过印样。 1986年北京市文物工作队经废品收购站拣选文物时发现此块钢钞版,当年11月27日移交首都博物馆收藏。该钞版通长21.6,宽14.5,厚1.77,版芯长17.8,宽10.6厘米,紫铜版面下铸以铅托。版芯票面图案为:下部中央为隶书“大清银行兑换券”;上部中央圆环内为篆书旋读“大清银行”徽标,四周环以珠圈与火焰纹,珠圈两侧分列云龙图案,形成二龙戏珠构图;中央为楷书面值“伍拾圆”;面值上为满文“大清银行兑换券”;面值下主景图案为“大清门”;面值两侧右左分别竖列隶书“凭票即付”、“不挂失票”;票四周围以钞票花纹,并间隔环列楷书“伍拾圆”,上两角分列略大的楷书“伍拾圆”、下两角分列楷书面值“伍拾”,字号中等(彩插)。此钞版的主景图案大清门,位于北京皇城前正阳门棋盘街北、天安门外千步廊南侧(如图)。 此版从诞生至今已近百年,已锈迹斑斑、伤痕累累,版面大的创伤七处、小的划伤遍及版面,右下角有一处摔伤,污垢与锈蚀深入每一条版纹,钞版面目已十分不清。 钞版上下左右各有四条定位线,而且根据印刷要求留出了印刷过渡保护线以保护版面图案。因此,这是一块完整的、符合印刷条件的凹印雕刻铜版。 从暗记防伪角度分析,线条中存在多处由浅线有意冲入深版纹;“大清门”汉文及满文为微雕。 从雕刻手法上看,大清门建筑和云龙图案多为直线组成,这正是当时雕刻技术水平的体现,面值“伍拾圆”用刀有力,雕刻入骨,极其醒目、突出,花边曲线雕刻均匀、流畅、精美。总之,此票版雕刻用刀如笔,刻镂精细,刀法老道,技法精湛。此雕刻版应出自一流技师之手。 清朝末年,统治者昏庸腐败,使得财政经济混乱,内忧外患加剧,国力下降,财政困难。面临这种危难局面,清政府一些主张革新的官员纷纷奏议币制改革,引起清政府的重视。光绪三十一年(1905)我国最早的中央银行——户部银行成立,黄河书画网,其目的在于整顿金融,改革币制,并着手发行纸币。当时户部奏折有谓:“查银行为财政之枢纽,而纸币又为银行之枢纽。臣部上年三月间,奏定试办银行章程,本有发行纸币之条,唯购机器,书画家百科,选募工匠,非迟至年余,不能集事。银行急须开设,确难久待。查北洋官报局,备有印刷机器,所印票纸,颇极精良,且系中国官局与外洋定制不同,俾先制备应用。俟臣部购机设厂后再行自制……”奏折中提到的北洋官报局,当时装备有从日本进口的铜版印刷设备,并有日籍铜版雕刻技师进行传艺。后来大清银行成立度支部印刷局,引进美国钢版凹印设备,并向美国雕刻技师海趣学习钢版雕刻的艺徒毕辰年、李浦、阎锡麟、吴锦棠等人就曾经在北洋官报局向日,籍技师学习过铜版雕刻技术。 光绪三十二年(1906)户部改为度支部,随后派郎中萨阴图,主事曾习经赴日本考察纸币印刷事宜。当年五月度支部向朝廷呈交关于建立官方印刷局的奏折中说:“臣部前因银行业经开办,当即奏明派员前往日本考查纸币印刷事宜。故于币纸印刷之事,特急注重,精益求精,务使民间无从仿效……其印刷也,以机器精镌铜版,权求工细,炼制印色,备极鲜明,又益以胎铜版镀出分印,务使制作精工,人人能辨真伪。”最初度支部原准备采用日本的铜版凹版技术设备印制钞票。这便是这块大清门铜凹版诞生的背景,光绪三十三年(1907)上半年,度支部接到朝廷批准建立印刷局旨意后,该年冬,派陈锦涛、蔡世澄二人赴美国调查印刷局建筑规模,办理购置机器,聘请技师等事宜,当时,美国钞票公司规模宏大,技艺精良,尤以钢凹版印刷驰名世界,其雕刻制作的钢凹版质地坚韧,细密耐印;所印钞票精度清晰,层次分明,不易造假,甚得清政府羡慕。因此,度支部印刷局规模式样完全仿造“美京国立印刷局”之成规。选址建于右安门内白纸坊。光绪三十四年(1908)户部银行改名大清银行。宣统元年(1909)度支部以重金聘请了美国著名雕版技师海趣来华培训艺徒,并负责第一套显有摄政王载沣像的钢版凹印纸币大清银行兑换券的设计、雕刻制版。于宣统二年(1910)八月完成,票面分壹圆、伍圆、拾圆、佰圆四种,未及发行,就伴随着清王朝的覆灭而胎死腹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