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礼艺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国礼新闻 > 国礼新闻 >

马健:艺术品是实物资产吗?

时间:2017-07-01 18:25 来源:黄河艺术网 审核专员:黄河书画网 点击:

  跟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迅猛成长,艺术品成为继股票和房地产之后的第三大投资热门,艺术资产设置也随之成为一个热点观念。然而,投资实践提出的理论题目却是:艺术品毕竟能不能算是实物资产?本文试图通过理论说明和汗青考查答复这一重要题目。

  一、艺术实物资产的观念

  固然资产是一个行使普及的观念,但在差异学科和场所却有不尽沟通的界说。总体而言,经济学中的资产观念夸大资产的代价性和收益性;管帐学中的资产观念则更夸大资产的可计量性和资源特征(郑斌,2004)。进一步讲,书画家百科,在差异国度之间乃至在统一学科内部,对资产的观念也存在不小的争议。就资产界说的理论与实践看,今朝首要存在三种主流的资产观:资产的“资源观”、资产的“权力观”和资产的“将来经济好处观”。以中国和加拿大为代表的国度将资产界说为一种“资源”;以英国为代表的国度将资产界说为一种“权力”;以美国和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国度将资产界说为“将来的经济好处”。在综合思量上述各类概念的利益与不敷之后,国际管帐准则理事会(IASB)和美国管帐准则委员会(FASB)将资产界说为“主体对其具有排他的权力或其他权益的现时经济资源”(成小云和任咏川,2010)。就这一点而言,该界说同古典政治经济学对商品代价的熟悉异常靠近。正如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人物庞巴维克(Bohm-Bawerk,1964年中文版)所说:“统统物品都有效途,但并不是统统物品都有代价。一种物品要具有代价,必需既具有有效性,也具有稀缺性——不是绝对稀缺性,而是相对付特种物品需求而含的稀缺性。”

  起首看艺术品的有效性。艺术品一不能吃,二不能喝,有什么用?这是不少人在方才打仗到艺术品时城市感想狐疑之处。究竟上,艺术品最大的用处就是满意人们根基的审美需求。审美勾当自己就是人类很多举动的直接念头和首要目标,这是人类的个性。艺术史学家格罗塞(Grosse,1996年中文版)曾经指出,“我们所谓审美的或艺术的勾当,在它的进程中或直接功效中,有着一种情绪身分——艺术中所具的情绪泰半是舒畅的。以是审美勾当自己就是一种目标,并非是要到达他自己以外的目标而行使的一种本领。从这一点上看,审美勾当所示意的恰好和常被我们看成本领用的那种现实勾当相反。”在人类社会早期,无知人就对具有装饰代价的物品发生了浓重的乐趣,并且发生了具有普适性的审美准则。纵观天下各地的原始艺术,“就是最蛮横的民族也并不是纯任天然地行使他们的装饰品,而是按照审美立场加过一番韶光使它们有更高的艺术代价。”在距今4600年至4000年的新石器期间晚期的龙山文化遗存中,考古学家多次掘客到一类造形雅观、胎质精致、灼烁如漆、薄如蛋壳的陶杯,“其情势的轻便、精雅、清纯之处,也只有宋代最精良的瓷器可以与之媲美”(梁思永,1954),堪称“陶器之最”。这类陶杯薄如蛋壳,稍碰即碎,显然不适相助为一般器皿行使。在出产力很不发家的新石器期间晚期,我们的祖先却费精心力烧制这样“不适用”的陶器,首要缘故起因只能是因为这类陶用具有重要的审美代价和象征意义,代表着拥有者的身份、职位可能特权。这声名,一件物品的有效性,不只来自着适用成果,并且来自其审美代价以及象征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品显然是“有效”的。

  接着看艺术品的稀缺性。简而言之,“稀缺是指这样一种状态:相对付需求,物品老是有限的”(PaulSamuelson和WilliamNordhaus,2004年中文版)。所谓稀缺性,凭证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Schumpeter,1965年中文版)的界说,则是指“某种物品的现稀有目和该物品的用途之间的相关”。究竟上,古典政治经济学人人早就意识到艺术品这类非凡商品的稀缺性及其对艺术品代价的重要影响。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大卫·李嘉图(DavidRicardo,2005年中文版)在论及艺术品等具有稀缺性的商品时就曾指出:“有些商品的代价是由其稀缺性所抉择的。劳动不能增进它们的数目,因此其代价不能因为供应的增进而镌汰。属于这一类的物品有,罕有的雕像和绘画、希罕的书本和古币以及在非凡泥土里种植的葡萄所酿制的数目极其有限的葡萄酒等。它们的代价与最初出产时所必要的劳动量全然无关,而跟着乐意拥有它们的那些人的财产状况和偏好水平一同变革。”

(责任编辑:国礼艺术家官网)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4-2019 www.artren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豫ICP备17020777号-1
网安备案:41021102000103

电话:QQ:34635301  联系人:国礼艺术家网
主办单位:国礼艺术家官网 协作单位:国礼艺术大师委员会 国礼艺术家文化保护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