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女子十二乐坊”壁画(部分)
这名武士佩带了弓韬 核心提示 10日,在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内的河南古代壁画馆一层大厅内,“丝路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古代壁画修复成果展”开展,一批近年修复的古代精美壁画和彩绘砖雕亮相,吸引了许多游客。 1、本次展出的壁画和彩绘砖雕有近100平方米 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负责人介绍,我省壁画资源丰富,尤其是洛阳发现了大量的古代壁画,类型多样,内涵丰富,许多典型的壁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科研价值。 2011年11月,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内的河南古代壁画馆建成开放,共展出西汉、新莽、东汉、北魏、唐、五代、宋、金等朝代15座墓中的53组90余幅壁画及彩绘砖雕。近年来,经过河南古代壁画馆保护中心全体人员的努力,又完成了一批壁画及彩绘砖雕的修复保护。 本次展出分为两部分:一是实物展出最新修复完成的部分壁画和彩绘砖雕,年代包括唐、宋、金、明、清、清末民初等朝代(时期),共计9座建筑中出土的壁画和彩绘砖雕近100平方米,内容有唐代安国相王李旦孺人墓壁画、安阳唐代赵逸公墓壁画、宋代砖雕彩绘画、龙门车站金代墓壁画、济源明代墓壁画、许昌清代昆仑寺庙宇壁画、清末民初任家祠堂壁画等;另外,还用图板形式展出近几年保护中心在新疆、河北、安徽、重庆等地指导和开展壁画保护工程的工作情况。 2、明代“女子十二乐坊”,头饰姿态各有特点 走进大厅一层往左拐,黄河书画网,迎面看到的是2012年在济源东街抢救性发掘的明代壁画墓中的三幅壁画。 根据壁画墓石门楣上的文字题刻和出土字砖记载:该墓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三月开始兴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十二月十九日埋葬,是个一夫一妻一妾合葬墓。 墓室共有5幅壁画,总面积近40平方米,场景设在雕栏曲径、假山嶙峋、牡丹盛开的游园中,墓主人携家眷吟诗作画,仕女奏乐,还有反映升仙的场面。这些壁画大部分是弧形的,工作人员在揭取、修复展出时难度都很大。 在墓主人壁画的两侧,是墓室南北两壁上绘制的13名仕女,其中一人捧琴,另外12名仕女身着盛装,手持琵琶、三弦、手鼓、笙、萧、笛等乐器站立演奏,她们头饰、姿态、表情各异,堪称明代“女子十二乐坊”。 3、弯月形弓韬的发现,是洛阳与丝路渊源又一力证 在壁画展上,安国相王孺人墓中的数张壁画引发众人兴趣。该墓在2005年发现于新区翠云路,墓主分别是安国相王的孺人(妃嫔)崔氏和唐氏。安国相王就是后来的唐睿宗李旦(武则天幼子)。 墓室里的青龙图,在此次壁画展中展出。这条青龙身长5.42米,书画家百科,绘画技法高超。唐墓墓道两侧绘制青龙白虎是唐代高规格墓的典型特征。 值得一提的是墓里的仪卫武士佩带的弓韬。在唐氏、崔氏墓中各有一个仪卫武士腰间佩带着虎纹弯月形物品,其实这是装弓的袋子,它的名称叫韬。有虎皮或豹皮的纹路,说明它是用虎皮或豹皮制成的。 弓韬在古代是一种常见的军事装备。弯月形弓韬出自西亚的波斯、安息帝国,经丝绸之路传入河中(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一带)、新疆、河西、中原。作为西域文明的产物,这种弓韬进入中原也说明西域兵器对中原的影响。 此次发现为洛阳研究古代军事用具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也从侧面证明了洛阳是丝绸之路上非常重要的节点城市。 4、壁画《朝佛图》,人物造型形神兼备 许昌昆仑寺的壁画《朝佛图》,以众多的人物造型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画中众人所在的地方似乎是海中小岛,六臂天王和10多位罗汉各执法器,簇拥着侧坐于金毛狮身上的文殊菩萨腾空而来,众比丘尼环侍,朝拜佛祖……其中,尤以六臂天王画得威猛、生动。 这些人物中,男性造型刚劲,女性造型袅娜。经专家鉴定,昆仑寺壁画系清代丹青高手所绘,形神兼备,其绘画艺术风格传承画圣吴道子“吴衣当风”的神韵,为清代人物画的鸿篇巨制,是古代寺庙壁画艺术的珍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