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礼艺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国礼新闻 > 国礼新闻 >

徐丽:三苏祠藏清代道光眉州刻版《三苏全集》概述

时间:2017-06-30 20:04 来源:黄河艺术网 审核专员:黄河书画网 点击:

  传播至今的古籍善本图书是我国名贵文化文籍的重要构成部门,而精细的雕刻和印刷技能是书本善本生涯和传播中不行穷乏的环节。四川眉山,是北宋大文豪三苏父子降生的处所,同时也是我国古代雕版印刷最发家的地域之一。至南宋时,眉州已与浙江杭州、福建建阳并称世界三大刻版印刷中心之一,眉州木刻大字本有名世界。据《眉山县志》记实,眉山士子所著的五十余种图书都成为其后刻本的来历,并先后雕刻,印行世界。其品种全、数目多、质地高、开版宏朗,订正精审,堪称蜀本的代表。只痛惜兵燹之乱,传播较浙本和建本希罕。现存于四川眉山三苏祠博物馆的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新镌的《三苏全集》,即清代时期眉州刻本的代表作品。本文拟将《三苏全集》的雕刻由来、颠末、特性等概述如下:

  一、《三苏全集》雕版雕刻由来和颠末

  《三苏全集》眉州刻本,是以苏家三代四人所撰诗文辑成,即苏洵《嘉祐集》、苏轼《东坡集》、苏辙《栾城集》、苏过《斜川集》合称《三苏全集》。三苏祠今存道光《三苏全集》刻本共十三套,每套二百零四卷(八十册)。《三苏全集》是清代道光年间两任眉州知州弓翊清主持刊印的。弓翊清,河南郑州人,进士身世,清道光六年四月(1826年)莅任眉州,道光十二年(1832年)复任眉州知州。据《眉山县志》载:弓翊清慈惠爱民,学术湛深,著有田家诗百首,曲尽闾阎痛楚,他所留题,多具高见。弓翊清在“补刻三苏全集跋”中说:

  “道光丙戌夏(1826年),翊莅任眉州,瞻拜先贤祠宇,取旧刻三苏集而读之,颇病其草略未完,旦有以弥逢其阙。文忠公集,坊间印本极多,至以明允之《嘉祐集》,次公之《栾城集》,自明兵燹后无再镌者,数年之间蒐罗匪易。步辛卯(1831),乃得至泸州牧朱菽原箧中,邈宪江山,终获晤面,母(毋)亦精英之气,应永其传。于豪梓之邦欤,爱,借钞一通,重付剞劂,至校阅习梓之事,则州人士力也。道光癸巳年(1833年)三月,中州弓翊清跋。”

  据有关资料记实,《三苏全集》的书版共有四千二百多块,雕刻完成后,书板所有藏于三苏祠木假山堂内。首卷前有“道光壬辰新镌”,板藏眉州三苏祠”。值得一说的是,这套书板在文化大革命前,仍生涯在三苏祠内。文革初,有关部分指令其时的三苏文管所将《三苏全集》书板所有运往四川省文物打点委员会地址地(今成都昭觉寺)生涯。十年大难中,这四千二百块贵重的书板惨遭焚毁,让人痛心和遗憾。

  二、《三苏全集》的版式和装帧特点

  在四川省文艺出书社出书的三苏文化丛书之一的《三苏祠馆藏善本图书概要》中,对清道光版《三苏全集》有关初印本和重印本之间的差异点与沟通点的简要声名:

  “《三苏全集》眉州刻本,眉山三苏祠博物馆所藏统一种书中有差异的示意,如书高、广、书纸、墨色、装帧等不尽沟通,而书板版式、书框、高、广、半页行数、行字数、卷数、册数等均沟通。这声名《三苏全集》眉州刻本,在清道光壬辰年书板雕刻完成后,有第一次的初印本和往后的再印本之别离。”

  《三苏全集》的书板在三苏祠生涯了一百多年,有多次印刷这是必定的,好比馆藏就有十三套之多。书高、广、书纸、装帧的的差异示意、在《概要》中无法睁开,今将书版大抵气象表述如下:

  1、封面和扉页

  《三苏全集》的封面,颜色和纸质是不完全沟通的。以黄白色棉纸居多,纸质有粗拙和金饰之分,有的有帘纹。纸色有的偏黄,有的偏白。个中有一套为蓝色封面,纸质很是平滑金饰,是独一的一套。

  扉页,一样平常为两页,排在首卷开头,有红、蓝、紫、黄四种颜色。据有关书本先容,这些染色纸是颠末非凡处理赏罚的,具有防虫、防腐的功能。着色的扉页纸一样平常为棉麻纸,与书正文的用纸险些没有区别,只是染有颜色罢了。但在保藏的《三苏全集》中有两套的扉页纸处理赏罚与其他差异,纸张上有枫叶外形的斑纹,且纸质有油质感。再从扉页印的内容看,一样平常第一页正中书“三苏全集”,第二页书小我私人集的名称,如“嘉祐集”、“东坡集”等,右上角书“道光壬辰新镌”,左下角书“板藏眉州三苏祠。”但有一套版本将“东坡集”误书为“东坡全集”,多了一个“全”字,尚有一套版本的《斜川集》扉页将“板藏眉州三苏祠”误书为“眉州三苏祠藏板。”总体上讲,扉页上的笔墨内容,誊写气魄气焰照旧较为同等的。

  2、书高和广

(责任编辑:国礼艺术家官网)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4-2019 www.artren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豫ICP备17020777号-1
网安备案:41021102000103

电话:QQ:34635301  联系人:国礼艺术家网
主办单位:国礼艺术家官网 协作单位:国礼艺术大师委员会 国礼艺术家文化保护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