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汉杰的画、乔春洋的诗与何忠东的书法

时间:2019-12-30 15:49 来源:国礼艺术家网 审核专员:秋编辑 点击:
 

(吴汉杰老师)

作者   乔春洋

吴汉杰,号一丁,当代画家,任职于国企,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家中四位老人曾先后患癌,丈夫赴海地维和时,她一人挑起了全部家务;2019年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一丁作品颇丰,曾出版《岭南红》、《吴汉杰画集》(茂名版和广东版)、《浓情泼画》等画册和《中国邮册》一丁专集,《华夏情,中国梦》被中国邮政纪念币、纪念封、邮票、明信片和电话卡采用,作品散见于《广州日报》、《羊城晚报》等各大媒体,举办和参加过多种画展。

《梅兰竹菊》

 

2019年8月,我为一丁老师的国画写一份简单的策划方案。有感于其画的生机盎然、情真意浓,其人的宽厚善良、积极有为,便为其赋诗一首。
曰:

赠一丁
一丁妙手绘丹青,笔下风光四千重。
叶里深藏云外碧,枝头常放岭南红。
秋去梅傲西江月,春来兰香南窗风。
淡彩浓墨千古事,万里明月照征程。

一丁老师问:能否写成书法?我说:没练几天字,还是请专业人士吧。于是我联系了广东省委党校文化交流中心主任何忠东,他是书法家。我说明意图,何主任欣然允诺。12月4日,我和一丁老师先后来到广东省委党校文化交流中心,何主任的工作室。三十来平米的工作室素雅整洁。寒喧过后,何主任铺开宣纸,濡墨挥毫。但见笔走龙蛇,腾挪跌宕。倾刻间一幅雄健生动、遒劲有力的行草作品便诞呈现于我们眼前。

 

艺术是相通的,诗书画更是“同品”或“一律”。 诗是书法的情感内涵,书法则是诗的存在形式。诗借助于书法来记载、表现,书法也应具备诗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二者以神韵相交。“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诗要有画的逼真,画要有诗的意境。书法与绘画法理相通,古人有“书画同源”之说。“其具两端,其功一体。”历史以书入画或以画入书者大有人在,所以就出现了画家的书法和书家的绘画。画家作书,将绘画之笔墨意趣赋之于书,故书有画意;书家作画,将书法的笔法气韵用之以画,故画有书味。
古代文人雅士通过诗书画“内修心而外益世”,“抒胸臆以振斯文”,怡情养性,吐露心声,表达志向,寄托人生之梦想。
此日,虽然时光已进入二十一世纪,窗外是经济大潮,脚下是南方热土,我、一丁老师和何主任,却以诗书画为媒,撑起了一片艺术交流的小天地。

(牵牛搭鹊桥)
 
古代文人雅士通过诗书画“内修心而外益世”,“抒胸臆以振斯文”,怡情养性,吐露心声,表达志向,寄托人生之梦想。
(石榴红)
 

 
 
此日,虽然时光已进入二十一世纪,窗外是经济大潮,脚下是南方热土,我、一丁老师和何主任,却以诗书画为媒,撑起了一片艺术交流的小天地。
(荷塘瑜声脆)
 
诗书画是雅兴。有了雅兴,生活就有品味,有意趣。缺少雅兴,便会滋长粗俗。金钱、权力和地位都遮不住心灵的贫瘠,生命的空乏。如果一生只为着衣食住行,那只是在满足人的低级需要。当然,雅兴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时间去修练培养。
(蜂蝶有路依稀到,云雾无门不可通)
(港湾)
 
诗书画是艺术。艺术是美的集中体现,是按照美的规律、为着美的目的而创作的作品,代表着艺术家的审美情感与审美理想。美的作品诉诸审美感官——耳朵或眼睛,如苏轼《前赤壁赋》所言,“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给人以美的享受。艺术之美可以启迪智慧,净化灵魂,陶冶性情,娱乐身心。世界多一份美,就少一点丑。
(不仅清泉天上来)
(枫叶舞秋 绿水长流)
 
诗书画是文化。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诗书画是民族文化,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创造。
(吉利)
(羡慕)
 
诗人、画家、书法家工作的地方,可能只是一间工作室,一个小屋。但在这里,可以举目千里,俯仰天地,游目骋怀,揽景存忆。如李乐薇的“空中楼阁”:“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站。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哪儿还有不好走的路呢?”室雅何需大,花香不在多。孔子云:何陋之有?
(又到枫叶浪漫时)
 

(灵山福水醉乾坤)


茅盾在《风景谈》中写道:“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人类的高贵精神的辐射,填补了自然界的贫乏,增添了景色,形式的和内容的。人创造了第二自然”。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朱自清说:“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肉体终会消亡,文化将生生不息。
 

(责任编辑:admin)
下一篇:枣庄徐浩然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4-2021 www.artren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豫ICP备17020777号-1
网安备案:41021102000103

主办单位:国礼艺术家官网 协作单位:国礼艺术大师委员会 国礼艺术家文化保护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