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室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书画资讯 > 国家政策 >
艺术市场的畸形催生了美术高研班的火爆
时间:2017-07-31 22:15 来源:黄河艺术网 作者:黄河书画网 点击:

花乱开 中国现代书法30年“ 2016.11.21 - 2016.11.29

摘要:随着中国书画市场的无序与持续高热,全国各类各层次的美术培训机构也遍地开花,鱼龙混杂,甚至到了泛滥成灾的程度。全国各艺术机构的美术高研班之所以如此火爆,一言以蔽之,是数量庞大的中国书画家、写实油画家对它的需求强烈所致,美术高研班与接受培训的学员画家之间的关系,无外乎司马迁所谓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

  随着中国书画市场的无序与持续高热,全国各类各层次的美术培训机构也遍地开花,鱼龙混杂,甚至到了泛滥成灾的程度。全国各艺术机构的美术高研班之所以如此火爆,一言以蔽之,是数量庞大的中国书画家、写实油画家对它的需求强烈所致,美术高研班与接受培训的学员画家之间的关系,无外乎司马迁所谓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当前中国几乎有点名头的美术院校、专业院系、研究或创作机构都办有高研班。如著名专业院校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以及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北京画院等。据有关记着调查显示,仅就北京一地,各种各样长期、短期的、脱产费非脱产的、有结业证的各种名家高研班、名家导师工作室达数百之多。若在百度网搜索“美术高研班”关键词,百度提供的相关结果数量竟有289个之巨;百度学术搜索上的相关论文也有7200篇之多。枯燥的数字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美术高研班的畸形火爆程度。

  如果浏览不同美术高研班的招生简章,我们就会发现,书画家百科,全国各地不同类型的美术高研班招生简章内容都大同小异,无外乎名家、教授博导授课;学制短、收费高——一般在3到5万,多的达到十数万;有证书。美术高研班主要以偏向技法为主的书法、国画、油画等为主。很多人对高研班高学费咋舌,我觉得太大惊小怪。因为能上起高研班的,一般都是有创作经验并有一定经济能力的成熟画家或高校教师,一期数万的学费较之他们的画价来说不过九牛一毛而已。职业画家有成熟的作品销售渠道;体制内画家或美术教师,有各种名目之下花不完的培训经费。体制内教师升值定薪需要证,高研班能发证;职业画家闯江湖需要名号,高研班经历有助于他们装点门面。所以这是一个周瑜打黄盖的事情,讲究的是一手交钱一手发证,争取双赢的市场行为。

  对于要规范高研班教学,使其健康发展的建议,在我看来真是显得有些迂腐。如前所述,美术高研班就是一个成人美术培训班,目的就是通过技术培训赚钱,与美术高考培训班一样,它的教学方法与水平是完全市场化的,与学术毫无关系。在美术培训市场竞争中,一些拉大旗作虎皮的高研班最终会被市场及学员逆淘汰,有能力又有实际效果的办学机构反而会更加发展。如果强行管制,反而会造成卖方市场独断的不利局面。

  最初举办高研班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教学师资。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大一统的时代,为了提高地方院校美术教师的技法水平,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美术创作、美术教育服务,国家举办美术高研班,组织个地方各地方院校的教师进行培训,在当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帮助了各艺术院校能在十年浩劫后恢复教学能力。今天,美术高研班的这一主要功能并没有改变,只是将范围扩大道了全社会。但其教授的方法与内并没有多大变化,依然是名校的名家挂名,主要以传授技法为主。只是学员学*的目的由教学转变为“镀金”。

  高研班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一是名家教师挂名的多,实践教学的少,日常教学实践多为助教承担,而助教的实践水平也许还不如学员名家即使实践,也多以讲座为主,学员并没有得到与学费相应的技术指导。第二种情况是,名家过于强势,又缺乏当代艺术教育能力,尽管全程参与教学指导,但将来自不同地域、有着不同风格的学员培训成了千人一面,最后都成名家样式的低档复制版。不客气地说,这也是很多学员渴望在高研班进修能达到的目的。第三种情况与之相反,一个高研班若干名家指导,人人都有“成功的教学体系”,能力较差的学员,经过不同名家的轮番混炸,书画家百科,最后反而是邯郸学步,搞得连自己最初的三板斧都不会使了。

  就学员来说,以上的教学问题都不是什么大问题,高研班学*经历才是重要的。在当下畸形的艺术体制中,混圈子重于研究艺术,有圈子就有利益,就能提高画价,可以在简历中写上自己是某某名家博导的学生,如果再能画得和老师像一些,那就更有市场了。而一般的所谓藏家也多是美术品经销商,在他们眼里某某人弟子、某某高研班经历都是能提高画价的无形资产。而名家也乐见其成各地的学员宣传推广自己的作品,对自己的名利只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如此两全其美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例如在中国人民大学的王克举、段正渠教授主持的油画高研班毕业作品展上,如果不看作者介绍,一般观众很难分辨出那一张是学生的作品,那一幅导师的创作。当然这不是老师的错,我想两位导师也不愿意看到如此尴尬的局面,不过两位自己的艺术水平还处于爬坡期的导师,又有什么能力改变这种因循的教学现状呢?何况这种高研班教学根本就没有改变的需要。

(责任编辑:马大波)
上一篇:逃离复制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4-2017 www.artren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豫ICP备17020777号-1

24小时咨询电话:0371-22303902 联系人:刘小姐 黄河书画网 QQ:3463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