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日前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为进一步发掘研究本次大展的艺术内涵、学术价值及人文意义,展览同期举办了专题学术研讨会,众多业界专家汇聚一堂,热议广东美术的百年历程以及未来的发展。 ——编 者 展览现场 罗斌豪 摄 每每我们总结历史、展望未来的时刻,就会发现很多历史正在逐步消失,人们开始淡忘某些故事。我们这代人有责任、有必要从历史的角度对广东美术百年的发展做一个总结性的梳理,并以完整的学术成果留给后人。这是本次大展的重要动因。大展很容易过去,但我们的学术研究成果能够完备地留给后世,理论成果才是这次大展最重要的收获。 ——许钦松(广东美术百年大展总策划、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文联主席) 以前美术业界做过类似的百年展览,像“百年中国画展”,还有一些画院、地方举办的“百年中山”“百年常州”等展览,这些展览都是以线为主、以面为主;但是“其命惟新”有一个不同点:它以线和面相结合、立体的视角观照百年来中国美术的历史进程,以广东这片空间为主,从新的视角对广东美术进行解读,可能会对20世纪的美术做出新的判断。 ——梁江(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美术的广东现象 研讨会现场 王达毅 摄 艺术革命的前沿阵地 近代以来,广东的一些沿海城市开埠较早,对外的商业和文化交流很发达;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广东不仅是辛亥革命的策源地,也是艺术革新的策源地。戊戌变法的领导者康有为,最早指出了中国近世衰败,然后才有了陈独秀美术革命的说法,实际是批判了文人写意画的弊病,引导了中国画的改革。留学日本和欧美的艺术家很多也是出自广东,他们成为现代中国美术的奠基人,有很多是美术革命和美术革新的先行者。 20世纪以来,受革新思潮的影响,广东地区在油画、版画、漫画等很多门类都有出类拔萃的代表时代前进方向和艺术前进方向的艺术家。广东美术体现了艺术革新的先驱性、对外开放的包容性、多元互补的本土性和涌现精英的摇篮性。 ——薛永年(中央美院教授,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 认识广东美术有六个方面值得关注。第一,创作群体:广东美术创作整体的力量所反映的地域方面的若干问题,正是今天许多不容忽视问题的重要方面。第二,名家辈出:展览列出了21位大家,也有人认为不止21位大家,可能有遗漏。第三,精品叠加:自20世纪以来,美术史上的重要作品都离不开广东和广东籍的画家。第四,新的题材丰富了美术创作:不仅是指与时代相关的新的题材,更重要的是和广东地域相关的新的题材,丰富了美术创作的整体形象。第五,新的思想勇立潮头:在时代潮流中的若干问题的涌现都让我们看到了广东美术在全国的影响。第六,广东地域的优势和特点:广东在20世纪后半期以来凝聚了全国的画家,书画家百科,推动了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 ——陈履生(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广东美术在20世纪的美术中之所以重要,这与广东的地理位置有关。广东是最早受西方影响的前哨,广东是采西学、求变法的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这次展览把广东近百年的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作品拿出来进行系统展出,不仅是广东美术界、文化界的大事,也是中国美术界的重大事件,通过研究回顾20世纪的广东美术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对新时期的美术创作和研究也有帮助。 ——陈池瑜(清华美院教授) 艺术革命之岭南画派 在广东美术百年历程中,岭南画派并不占最主要的位置——广东还有油画、版画、国画研究会的中国画,这些都跟岭南画派同时或前后发展。所以,岭南画派不能完全代表广东美术,广东美术是更大的概念,具有更丰富的内涵。 但是,岭南画派毕竟是中国画走向现代的先驱,而且岭南画派已经成为中国现代美术传统的一部分。岭南画派虽然结束了,但还没有完全过时,可以说是“过去未完成时”。岭南画派的一些具体的技法,也许不再适应于当代的中国画,但是,它的宗旨“折衷中西、融汇古今”仍然符合当代中国画的创新精神,值得我们继续传承。 ——王镛(中囯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