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乱开 中国现代书法30年“ 2016.11.21 - 2016.11.29
摘要:1.两岸故宫博物院古书画收藏概说 北京故宫与台北故宫法书绘画的收藏,合起来超过15万件(包括碑帖,其中北京故宫约14万件多,台北故宫近1万件),可以说荟萃了中国法书墨迹及绘画作品的精华,有相当多的名迹巨品,完整地反映了中国书法史、绘画史的发展历程,是中国古代书画史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两岸故宫的书画藏…
1.两岸故宫博物院古书画收藏概说 北京故宫与台北故宫法书绘画的收藏,合起来超过15万件(包括碑帖,其中北京故宫约14万件多,台北故宫近1万件),可以说荟萃了中国法书墨迹及绘画作品的精华,有相当多的名迹巨品,完整地反映了中国书法史、绘画史的发展历程,是中国古代书画史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两岸故宫的书画藏品互补性强、对应点多、联系面广,既各有千秋,又不可孤立存在。如台北故宫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与北京故宫王献之《中秋帖》、王(王旬)《伯远帖》合为乾隆皇帝的“三希”,特别是许多互有关联的书画分藏两岸故宫,甚至台北故宫有些文物如唐代怀素《自叙帖》等精美的原包装盒留在北京故宫,珠椟相分,令人感慨。 两岸故宫所藏的绘画作品以明清宫廷收藏中国古代绘画为主,创作时间上起西晋,下迄清末,跨越17个世纪。亦有少部分中国现代绘画和外国绘画作品入藏。质地以纸绢本水墨、设色画为大宗,其他尚有壁画、油画、版画、玻璃画和唐卡等品种。绘画装裱的形式主要有手卷、立轴、屏条、横披、镜片、贴落、屏风、册页、成扇、扇面、扇页等。较贵重的画作多以绫绢、织锦、缂丝作为裱工材料,再装以硬木、陶瓷、象牙、犀角乃至金玉质的轴头、别子,裹以丝织画套、包袱,袭以杉木、楠木、花梨、紫檀的册页封面或画盒。古画的创作题材十分丰富和齐全,计有山水、人物、风俗、花卉、翎毛、走兽、楼台(界画)等画科,较为系统地覆盖了众多风格流派。 两岸故宫收藏的法书,其创作时间上起西晋下迄当代。书体则篆、隶、真、行、今草、章草毕具。除一般意义上的书法艺术作品之外,尚有尺牍、写经、稿本、抄本、奏折、公文、题跋等手写文献。装裱形式丰富多样,有立轴、屏条、横披、斗方、贴落、匾额、楹联,也有手卷、册页、成扇、扇面、扇页、扇册等等;质地有纸本、笺本、绢本、绫本之分;墨色有墨笔、朱笔、泥金、泥银之别。 据研究,清宫书画收藏,经过乾隆皇帝60年的蒐求,总数在10000件以上,其中唐宋元的书法名画近2000件,明代作品亦存2000件左右,后来散佚甚多。嘉庆时,皇帝喜用宫中所藏法书名画颁赐亲王和大臣。赏赐成亲王永瑆的书画中,就有西晋陆机《平复帖》。道光以后用书画作为赏赐品则有增无已。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200余件历代书画悉遭厄运。后来内廷太监也趁火打劫,盗窃书画并售与古玩市场。溥仪在退居内廷的13年中,更以“赏赐”名义,将1200余件书画古籍珍品盗运出宫。清室善后委员会曾编印《故宫已佚书笈书画目录四种》,公布了溥仪这一“赏赐”清单。从中可知宫廷所存历代书画至此受到的巨大损失。因为是盗,所以多为手卷,册子较少,挂轴更少,因此文物南迁时五代两宋的挂轴就显得多一些。但元以前书法少有装轴者。这是台北故宫元以前画轴较多的主要原因。溥仪带出去的这批书画,前已介绍,在1949年以来,约370件(其中元以前的约200件)又回到北京故宫[ 参阅《国宝沉浮录》第一、二、三章。],这也是北京故宫手卷形式的早期书画较多的原因。 北京故宫早期(元代以前)绘画约2/3是清宫旧藏和从清宫散佚出去又重新回宫的古画,其余一些是藏于民间私家的古画。第一批早期绘画的来源是50年代接收的老故宫旧藏文物。上世纪30年代,黄宾虹在所谓易培基“盗宝案”中鉴定书画时,一些宋画如宋徽宗《听琴图》轴、马远《踏歌图》轴等被误定为明代绘画,留在了故宫;另一些是文物南迁时,因局势紧张、管理混乱,导致古画错置乱放,混在遗留下来的不重要的文物里面;还有一些是清末民初太监企图盗卖出宫,临时藏匿在宫中的古书画,如《法书大观》册,《石渠宝笈》既没有著录,每一件法书上的乾隆玺印、题赞又都被挖掉。此册中有欧阳询《张翰帖》、《卜商帖》,填补了两个故宫博物院的欧书空白;此册中还有蔡襄、黄庭坚等重要名家真迹,总计52件。而大批的早期绘画是五六十年代由国家文物局征收、调拨来的古画,加上一批社会贤达的无私捐赠以及故宫向社会的收购,构成了北京故宫博物院早期绘画的基本收藏。十多年来,北京故宫又通过拍卖渠道,新收了一些早期书画,如隋人书《出师颂》卷、明代沈周《临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和清石涛《高呼与可》卷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