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室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书画资讯 > 国家政策 >
风雨飘摇的青岛近代建筑:年久失修、人为破坏严重
时间:2017-07-28 16:05 来源:黄河艺术网 作者:黄河书画网 点击:

  7月24日下午,一场突如其来的短时强降雨来袭,青岛市区包括山东路在内的多个路段积水严重,交通一时间陷入瘫痪,部分地铁站甚至被雨水倒灌。这个号称坐拥德国人设计的“最牛”下水道,被外界视为“中国最不怕淹的城市”,显然没能经受住这次考验。而这样的窘境对于岛城人来说似乎早已习惯。

  “其实德国人当年在青岛建设的下水道整体面积并不大,主要集中在原市政府,也就是现在栈桥和中山路一带,这一带下水最快,几乎从来不淹;而香港路、五四广场,还有东边和北边的下水道都是后来建的,那活儿根本没法跟德国人的比,所以一下雨就容易淹。”行进在拥堵不堪的积水路面,青岛的哥一边抱怨一边感叹,德国人作为青岛曾经的“好老师”,一些先进的工程技术和管理经验却没有被本地人传承下来。

  历史上,青岛曾经历过一次德占、两次日占时期,然而也正是这段屈辱的殖民统治让原本只有寥寥数百渔民的青岛开始活跃在世界舞台。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充满异国风情的青岛被誉为东亚最完美之商埠——“东方的布莱顿”。然而在历经近百年的时代变迁后,青岛的近代殖民建筑不仅面临年久失修的风险,甚至还有人为破坏的威胁。

  近日多位青岛文史界学者在媒体平台上爆料,位于青岛馆陶路12号的原朝鲜银行青岛支行旧址门前的两根罗马柱被人为拆除,施工方正是长期在此办公的中国工商银行青岛市北第二支行。

风雨飘摇的青岛近代建筑:年久失修、人为破坏严重

  

朝鲜银行青岛支行旧址,缺失罗马柱的位置已被编织布围起,但被拆除的罗马柱尚没有被恢复原貌。摄影:牛其昌朝鲜银行青岛支行旧址,缺失罗马柱的位置已被编织布围起,但被拆除的罗马柱尚没有被恢复原貌。摄影:牛其昌

  25日,界面新闻记者来到现场发现,缺失罗马柱的位置已被编织布围起,看上去像是正在施工装修的样子,但被拆除的罗马柱尚没有被恢复原貌。建筑一旁的多块铭牌上写着,“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青岛馆陶路近代建筑朝鲜银行青岛支行旧址”“(中国)道路交通博物馆风景区——1910朝鲜银行青岛支店旧址”等字样,在布满近代殖民建筑的馆陶路上,似乎在提醒着过往的游客,这座近代老建筑曾经历过的时代变迁。

  资料显示,朝鲜银行青岛支行旧址是由日本建筑师三井幸次郎设计,1932年5月10日竣工,解放后该建筑被作为中国人民银行的办公地点;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这里成为工商银行青岛市分行的一个营业网点。在未经相关部门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朝鲜银行青岛支行旧址进行破坏性拆除,工商银行此举不仅让很多市民感到痛心,也引发了公众对于近代殖民建筑保护情况的担忧。

  对此,工商银行青岛市分行办公室负责人向界面新闻记者证实了上述消息,称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下一步将尽快配合相关文物保护部门进行修复工作。而对于拆除罗马柱的具体原因以及相关责任人的追责等问题,该负责人并不愿多说。

  青岛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局文物处负责人则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目前事件正在调查中,尚未调查清楚,等结案之后将会向社会公示,下一步将根据文物局的审批方案进行修复。据悉,在相关部门和市民的共同努力下,被拆除的罗马立柱、柱头和柱础已经找到并追回,青岛市文物局将邀请文物专家研究制定修复方案,按照有关法规审批后,尽快进行原貌复原。

  “朝鲜银行旧址的破坏只是冰山一角,以德日建筑为主,青岛很多近代文物保护单位尽管外观保留了原貌,但在内部结构、建筑细节等方面却遭到了严重破坏。”长期致力于青岛近代殖民建筑研究的学者孟祥斌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青岛近年来破坏近代建筑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是业主擅自改建,有的是过劳性使用,有的甚至是修缮性伤害,即不按照建筑原貌胡乱进行维修。

  据了解,目前青岛近代老建筑在维修前举行听证会的多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而对于被列入省、市级文物保护的德式建筑,很少甚至没有举行过公开的听证会。除了像天主教堂等受到高度关注的“公众”建筑能享受一砖一瓦原貌恢复的待遇外,大多建筑都不过是仿照原建筑总体结构恢复而已。诸如很多被用来当作办公楼或居民楼的近代建筑,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内部原有装饰结构大多被现代化物品所替代。一旦需要维修,往往不会组织专家、市民召开听证会,各分管单位或个人便擅自进行维修。

(责任编辑:马大波)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4-2017 www.artren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豫ICP备17020777号-1

24小时咨询电话:0371-22303902 联系人:刘小姐 黄河书画网 QQ:3463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