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适逢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纪念建军90周年上海油画雕塑院现实主义创作研究系列展”7月21日在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揭幕。油画雕塑院特别策划并推出的此次系列展包含:“上海油画雕塑院‘井冈’专题创作暨文献展”、“纪念建军90周年上海油画雕塑院专题创作展”和“上海油画雕塑院院藏油画作品陈列展”三个展项。 三代画家井冈山写生比照 与人民解放军同龄的九旬老画家、上海油画雕塑院创始人富华先生拄着拐杖出席了开幕式。青年时期,他怀着抗日热血,投奔新四军,从事地下斗争和组织学生运动,并在国民党的监狱中遭遇酷刑,他是见证新中国成立的老一辈革命老兵。此次展览,他献上1974年创作的作品《井冈灯火》,这是上海油画雕塑院成立后第一次前往井冈山,写生后创作的佳作之一。 “井冈山,书画家百科,南瓜甜,穿上草鞋下吉安。灯火小,普天照,迎来五洲红旗飘。”站在1974年完成的作品《井冈灯火》前,老艺术家富华铿锵有力地背出这首井冈山的革命歌谣,这首歌谣是老先生随油雕院上井冈山写生时听来的民歌。画面上,他根据这首民歌,使用简洁写意的笔法绘出了南瓜、油灯和一双草鞋,歌里的意象和背后的故事,全都融入这幅画中。他说:“茅坪八角楼里有朱德的扁担,他就是挑着这南瓜上了井冈山。灯火是毛主席点燃的,星星之火从此燎原。最后一句话已经实现了,100年不到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为世界人民通过一带一路谋划着利益共同体,这是一条丝绸之路,和平之路、幸福之路、文化之路和繁荣之路。” 2016年10月,上海油雕院三代艺术家同赴井冈山写生,书画家百科,老中青三代艺术家拿起画笔、背起画架用脚步丈量革命老区的土地,用画笔感应往昔峥嵘岁月,重温了井冈山的革命精神。这里展出的正是油雕院艺术家们去年赴井冈山实地写生的一批作品。 “你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家提出的四点希望,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老院长富华捏住现任院长肖谷的手叮嘱道。 岁月洗礼依旧打动人心 1967年陈逸飞随着油画雕塑院来到井冈山,他当年还是队伍里最年轻的,他很认真地画了很多。这段写生经历对他之后的红色题材创作大有裨益。 在二楼展厅,上海油画雕塑院院藏油画作品陈列展是系列展的组成部分。陈逸飞大尺幅画作《开路先锋》(与魏景山合作)《兴旺发达》《南来北往》《红旗之二》等油雕院美术馆的4件珍贵馆藏全部亮相。《红旗之二》呈现身着校服在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宣誓的年轻学子,表现新一代纪念先烈,决心继承老一辈革命传统的信念;《南来北往》亮相很少,画面主角是皮肤黝黑的年轻铁道指挥员,伫立在铁锈红色的机车前眺望远方,富有革命的浪漫主义情怀。 “上海油画雕塑院院藏油画作品陈列展”展出24件院藏油画作品,这些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均为油雕院油画创作人员创作于上世纪70年代至上世纪80年代,洋溢着鲜明而浓郁的时代气息,反映了那个时期中国油画的基本特征与典型面貌,其中的一些作品也被公认为是代表那个时代中国美术的精品力作,一些作品今天看来仍然可视为那个独特历史时期美术创作上的典范之作,具有代表性的意义。 而更为难得的是,其中的某些作品在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后,无论从艺术的语言和表现力还是所流露的属于艺术家自我真实情感的部分,依然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担负国家文化发展需要 在一楼展厅里,一组雕塑小稿把人们引向了战火硝烟的年代。大型组雕《井冈红旗》《井冈星火》创作于上世纪70年代早期,当年集上海油雕室全体雕塑创作人员之力共同完成。组雕人物众多,气势宏大,场景壮阔,艺术手法精到而凝练,具有纪念碑式的气概,不仅集中体现了上海油雕院那个时期的最高雕塑水准,同时它也是那个时期国内革命现实主义题材雕塑的典范之作。原作后来遭到损毁,幸运的是,当时拍摄的高精度作品照片以及全套文献保存了下来。为了留住经典图像,也为了将来的艺术史研究,2015年上海油画雕塑院组织当年参与创作的雕塑家们,再现这组雕塑的神韵,复原出一组9件《井冈星火》小稿。 上海油画雕塑院院长肖谷介绍,2016-2017年度在上海油画雕塑院艺委会的精心组织下,为了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积极创作完成了18件油画和雕塑作品。这些作品基本以现实主义风格为基础,也结合了创作人员的个人语言风格和时代审美的特点,呈现出丰富多元、活泼新颖的面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