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乱开 中国现代书法30年“ 2016.11.21 - 2016.11.29
摘要:发掘面积达20000平方米,共计出水各类文物30000余件。前不久,彭山江口沉银遗址文物出水让世人瞩目。而数百年来流传在成都平原的张献忠宝藏童谣,更是让人对考古发掘充满好奇。7月23日,在四川省图书馆的巴蜀讲坛上,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为成都市民揭开这段考古发掘工作背后的故事。 传说流传数百…
发掘面积达20000平方米,共计出水各类文物30000余件。前不久,彭山江口沉银遗址文物出水让世人瞩目。而数百年来流传在成都平原的张献忠宝藏童谣,更是让人对考古发掘充满好奇。7月23日,在四川省图书馆的巴蜀讲坛上,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为成都市民揭开这段考古发掘工作背后的故事。 传说流传数百年,为何去年才开始考古发掘 “石牛对石虎,黄金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一首在成都平原上流传了数百年的童谣,开启了讲座。“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是听着这首童谣长大的吧,甚至还有一个寻宝的梦想。群众对此是当作一个宝藏来关心,而我们考古人员是要用科学的方法、理论、手段才能进行考古。”高大伦表示,98天的沉银遗址第一阶段水下考古发掘工作其实凝聚着中国几代考古人的心血。“除去张献忠的沉银传说,江口自古以来也是成都南部的一个攻防重镇,这里的考古工作一直在进行。”高大伦介绍,在上世纪40年代,该地区就曾发现汉代崖墓等文物,偶尔也有因挖沙、捕鱼发现的金银,但散碎的线索并不能表明此处有考古发掘的必要。而令考古人员振奋的证据出现在2005年。“2005年以来,随着河道施工和公安机关的追缴,发现了一批文物。当年,江口曾经发现一只木鞘,这印证了张献忠木鞘藏银的传说。” 江口沉银考古现场 本次考古发掘不仅是四川省首次开展水下考古发掘项目,也是我国考古界首次在内水区域开展围堰考古。除了实证,技术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国家的水下考古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开始发展的。像南海一号等等项目也是等到科技手段成熟才进行发掘。” 从寻访百姓、参考文献到划定出水地点,协调技术单位,组织考古人员。听完考古的前期准备,市民们更明白高大伦在讲座一开始就说考古不是一时兴起,而是要解决历史文化课题的意义。 能挖到东西吗?引流渠带来惊喜 “自从这个考古项目启动,‘能挖到东西吗?’是我听过最多的问题了。”高大伦说,虽然有了不少文献、实证和配套的科技手段,但也不是说一下就能挖到东西。“开展这项工作,是我们经过多方调查和论证的。” 尽管心态放得很平和,但高大伦还是表示,书画家百科,这次考古发掘的场面完全可以用震撼来形容。“我们考古发掘是在枯水季进行的。经过围堰,在2米深水下又挖开3米厚的砂卵石,这才到作业的河床。因为河底还是不停渗水,我们又使用了20多台抽水机,并且挖了一条1000米长,2米宽的导流渠。”对照图片,高大伦用通俗的语言向市民们介绍起艰辛的考古工作。不过,工作的回报却因这条导流渠意外地提前到来,高大伦介绍,这条导流渠从开挖就不断有文物发现。“我们的志愿者当中有一位擅长拍照,就被安排去拍照了。刚开始两三天还特别兴奋,拍了照片还要激动地说明好久,之后就只编个号了。给我说文物实在太多,都拍到手软了。” 发掘现场出水的沉银 发掘现场出水的沉银 张献忠册封妃嫔的金册,铸造的西王赏功金币、银币,以及大量精美的金银首饰、兵器、日常生活用品。高大伦将部分文物图展示给市民们,大量金银财宝让现场一片啧啧称奇声。“你们不要以为考古现场这么多人就能浑水摸鱼,我们出入现场都有堪比飞机场的安检系统,想来这里发财,是不可能的。”高大伦一席话引得市民们哈哈大笑,也解答了不少人心中的疑问。 未来发掘:相比金银更期待生活用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