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孙晓晨 现在,看到“老相机”,人们会不自觉的联想到孙晓晨,这要归功于其创作的《洞鉴》系列作品,作为“80后”艺术家,孙晓晨与大多数的同龄者很不相同,他喜欢用具有深厚历史文化传承的景德镇陶瓷作为艺术创作的媒材,并赋予其强烈的时代精神,将历史与当下勾连,这种历史和文化意识,在年轻一辈艺术家中非常难得。 孙晓晨-《咔嚓11》2号-53x36x34cm-陶瓷黄金白银-2_8-2012 《洞鉴》系列作品,孙晓晨先用中国传统媒材的陶瓷与贵金属嫁接,创作了以老式相机为视觉载体的"咔嚓"系列,后将新闻现场解构,进而将"咔嚓"群像化形成"洞鉴",立足于场景化的实践,至此,孙晓晨从纯然的雕塑性创作转向了空间性创制,用以洞悉当下,以古喻今也以今溯古,极具国际化视野。 孙晓晨-《咔嚓18》-50x36x31cm -陶瓷白银-2010 关于作品,孙晓晨在谈到时表示:“老相机是历史文化的见证者,也是传播者。老相机的拍照属性已然消逝,但具备当下的美学价值和独立气质,哪怕它的描述对象是物体,由于咔嚓是描述老相机的雕塑,即是对记录者的记录,进而形成了内省的气质。这种对于观看本身的思考是让我着迷的。” 孙晓晨-《哑弹DUD》-不锈钢-60x28x78cm-2014 孙晓晨-《泥书》-单件长55x12x12cm,总长400cm-陶瓷-2017 《泥书》局部 当然,孙晓晨的创作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除了《洞鉴》系列,他还创作了《CALL ME》、《SHOOT》、《哑弹DUD》、《泥书》等等众多作品,这些作品让我们见识到了一个更加生动和多元化的艺术家,比如作品《哑弹DUD》,一支箭插在一颗手雷上面,给人一种非常危险的感觉,现实的隐喻不言自明,而在《泥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家关于材料的最新实践:“通过瓷材料创作,将泥的多种易被忽略的元语言进行‘书写性’实验。并非仅仅为了突出单纯语言的价值与意义,而诣在强调的是在日常手作中对材料的感受与归纳,是创作者对其当代艺术创作逻辑的逆思与提示。创作者通过对相对熟识的瓷泥材料了解与控制,有意选取了极难成型与烧造的特制高白瓷泥,将化繁琐为简净糅置于作品中,亦与创作初衷相合。” 孙晓晨-《SHOOT》-直径180cmx高100cm-不锈钢-1_3-2014 孙晓晨-《SHOOT》-不锈钢-直径180cm高100cm-2014 孙晓晨-《CALL ME》-不锈钢-145x105x115cm 《CALL ME》局部 在孙晓晨看来,任何有价值有意义的作品都需要具备两个重要的因素:当代性、创建性,理念一定要有价值,黄河书画网,对整个当下的社会疑问要有贡献。 孙晓晨作品学术解读 当代艺术与传统文脉的嫁接向来是个棘手的难题,也鲜有人尝试。咔嚓新作洞鉴系列即是用当代艺术的惯用手段来嫁接中国古时文人俊杰推崇备至的思想,向当下社会的走向阐释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发问。洞鉴均衡的围观对象是旧时的天平秤,天平是关乎价值观和公平观的象征物,更带出了中庸以及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先贤哲思,直指当下社会存在的一些不平等不公正的社会痼疾。还有以圈椅为聚焦对象阐释体制权力观的洞鉴黜陟。晓晨的作品体现了个人创作的艺术诉求。在全球化语境下,借助固有视觉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而锻造出了他个人独特的视觉语汇和创作方法,并形成了有益于艺文发展的当代性创见。在我看来,他的“咔嚓”老相机已然具备了成为国际化符号的潜质。——吕品昌(中央美院雕塑系主任、教授) 孙晓晨-《洞鉴均衡》-单件高140cm至170cm占地30至100㎡-陶瓷白银金属-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