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董希文创作中的意境与“色彩表情”

时间:2017-07-02 03:18 来源:黄河艺术网 审核专员:黄河书画网 点击:

花乱开 中国现代书法30年“ 2016.11.21 - 2016.11.29

摘要:优秀的历史画像史诗一样,能记录宏大历史事件,唤起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象征。我们今天回头看五六十年代老一辈画家所创作的历史画,能感到无限的感动,是因为它见证了那个时期的历史,表现着那个时代人的精神。这些作品你可以在技巧上接近它,但作品中那种激情,那种发自内心的真诚,是无法模拟的,因为每一个时代都有别…

  优秀的历史画像史诗一样,能记录宏大历史事件,唤起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象征。我们今天回头看五六十年代老一辈画家所创作的历史画,能感到无限的感动,是因为它见证了那个时期的历史,表现着那个时代人的精神。这些作品你可以在技巧上接近它,但作品中那种激情,那种发自内心的真诚,是无法模拟的,因为每一个时代都有别的时代无法替代的特质。

  在董先生诞辰103周年之际,来重温董先生创作《百万雄师渡长江》的过程,看董先生怎样用“色彩表情”表现“意境”,探索出中国传统色彩体系与西方色彩学原理的对照调和。

看董希文创作中的意境与“色彩表情”

  百万雄师渡长江 董希文 布面油画 200cm×460cm 1961 年

  在“油画中国风——董希文百年诞辰纪念展”的展览上,两幅《百万雄师渡长江》同时展出。画中具体人物的刻画看起来比较简略,但实际上,董希文为此画曾专门去南京搜集资料。从众多人物稿和创作稿以及一张带有记录文字的人物速写中,可以看出作者详细地考察过部队战士的随身装备,做了认真的准备工作。

  关于人物刻画简略的原因,董希文在《〈百万雄师渡长江〉的一些创作意图》一文中写道:

  至于如何使它们统一在这整幅画面上,构成一种强大的气派,体现出主题的要求,则是更为重要的。因此当我还尚未掌握住画面大的气势之前,我没有只停留在人物的刻画上。

  这段文字表明,董希文在这张画中追求一种主题要求的“气派”比人物的刻画更为迫切和重要,他甚至是故意减弱了人物的刻画:

  不平均地对待对象,不平均使用绘画中各构成因素,也是中国绘画的另一特点……不平均使用绘画上的各构成因素,或抓紧,或夸张,或重复绘画中的某些因素,同时减低某些因素。

  而这里所强调的追求一种“气派”,在董希文其他的文章中也曾多次出现。在1953年《油画〈开国大典〉的创作经验 》一文中他写道:

  上面列举的几点,归纳起来说,一个总的意图是为了整幅画面,能够更充分地传达这个伟大主题的气派出来。我认为这种意境的追求,在我们民族绘画上,是一个最重要的地方。

  在这篇文章中反复说到的“气派”“意境”以及“境界”在其艺术语境中指的是同一种意思,这种对“气派”“意境”和“境界”的强调在他的文章中经常被并列提到,如在作于1957年的《新苗正在生长中——董希文同志谈青年美展的油画》中提到:

  有了好题材,不一定有好画。被评选的作品中,有的是充满了阳光的题材,却没有阳光,调子灰暗;有的有很新鲜的意境,却没有达到应有的境界。有些画,看来曾有很周到的准备过程,但通过油画特性,用油画颜料表现出来的,却显然与作者意图有很大距离而失败了,表现不出其意境,不能感动人,很令人可惜。当然也有较好的,表现得真实生动的作品。

  能否传达出“意境”,成为了董希文评价艺术作品成功与否最重要的标准,是油画民族化的关键所在。

看董希文创作中的意境与“色彩表情”

看董希文创作中的意境与“色彩表情”

  百万雄师渡长江人物素描稿 1959 年

  董希文认为:“中国画也非常重意境、重情调、重描写对象的精神气质,重画家的感情与个性。”中国画中的重意境、重画家的感情与个性,正是与其强调以色彩打动人心的目的相同。

  色彩的使用,主要是根据创作的主题思想,画家对于事物的感受而产生的感情……重视色彩的运用是整个创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是,不把创作的色彩搞到恰到好处决不罢休,不让观者在自己的作品前漠不关心地走过。

  这是他的目的和要求,也正是色彩表情的作用。他曾经对靳之林说过:

(责任编辑:国礼艺术家官网)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4-2021 www.artren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豫ICP备17020777号-1
网安备案:41021102000103

主办单位:国礼艺术家官网 协作单位:国礼艺术大师委员会 国礼艺术家文化保护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