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文人画也称“士夫画”,是画中带有文人审美意见意义,画外表露文人感触情怀的绘画。它抽芽于魏晋,形成于唐,昌盛于宋,成熟于元。明清时期是中国文人画成长的壮盛时期,门户纷繁、名家浩瀚。文人山川画繁盛,写意花鸟画勃兴,书画家百科,泛起出摹古与创新两种趋势,并逐渐示意出雅俗共赏的新风采。下面,小编为您精选了6件中国国度博物馆藏的明清时期绘画名作,展示了古代文人的情怀。 【郑燮·《华封三祝图》轴】 郑燮·华封三祝图轴·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 纸本水墨 纵167.7厘米 横92.7厘米 郑燮(1693—1765年),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年间中秀才,雍正十年(1732年)中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后客居扬州,以鬻画为生,为“扬州画派”重要代表人物。 此《华封三祝图》以两石柱峰为配景,前绘三株墨竹。从右上题句中可知,郑燮以“竹”谐音同“祝”,以“峰”谐音为“封”,可见画中描画的是传统吉利典故——“华封三祝”。该典出自《庄子·天地》:“尧观乎华。华封人曰:请祝贤人,使贤人富,使贤人寿,使贤人多男人。”在中国传统语境中,“华封三祝”常用来表达祝福和愿望。郑燮作画尤擅竹石、花草等题材,此浸染线条勾勒出石柱外观,笔法爽脆,棱角理解,再略辅以淡皴。墨竹则枝叶开张,以书法笔法入画,厚重有力。整体上浓淡适宜,凸显出前后的条理相关。 郑燮的作品与扬州经济勾当的繁荣有着细密的相关,所作题材也多具有浓重的世俗化、民间化倾向,带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可是,其作品更多地浮现了文人绘画追求意境,讲究文字的特性。郑燮被广为称道的作画理论,即由“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的概念,声名白他在本质上以为,艺术创作的焦点是为了表达创作者心田对天下的体悟。 (责编:王鹤瑾、鲁婧)
人民日报客户端下载手机人民网
保举阅读 军威九十载 雄峙寸幅间 近一个世纪之遥的漫漫路途,走来“一支不行克服的力气”。这就是风云90春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素有“国度手刺”之称的邮票寸幅空间中,企盼90年来的劲旅军威,不失为中国人民部队90华诞一个非凡而谨慎的眷念。【具体】 从名帖中看昔人怎样度夏消暑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夏季溽热难耐,气温直逼40摄氏度,动辄大汗淋漓。云云酷热,黄河书画网,不妨在家中饮茶读帖消暑。 【具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