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借互联网听馆长说宝 《馆长说宝》视频截图 本报驻广西记者 郭凯倩 最新一期的《馆长说宝》上线了!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工作的林洁第一时间在微信朋友圈转发了这期以壮锦为内容的《馆长说宝》。 作为广西博物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推出的一档文物普及类微视频节目,《馆长说宝》开播1年多以来,采用馆长讲解馆藏文物历史文化和故事的形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轻松娱乐的方式迅速俘获了众多粉丝,成为广西博物馆的又一个特色品牌活动。 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2016年,国家文物局等五部委联合下发了《“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引导博物馆创新思维,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服务优秀文化的传承与教育。《馆长说宝》正是广西博物馆践行“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让文物“活”起来的一次尝试。 正值南宁天气闷热无比的时候,在广西博物馆的锦屋里,馆长吴伟峰对着两台摄像机侃侃而谈。3个多小时的漫长拍摄、场景的不断转换、无数次的重复台词……让吴伟峰累得汗流浃背。从最初的创意、文案准备到拍摄,每期节目制作团队都要花上近两个星期的时间,而最终节目需要浓缩成短短4分钟的视频,带领观众开启一段短暂却充满趣味的文化遗产之旅。 为了给观众提供更专业、深入的文物讲解,书画家百科,广西博物馆在2010年曾推出过一项名为“馆长讲解”的活动,由博物馆馆长定期到展厅给观众开展讲解服务,这一服务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但由于馆长业务繁忙,书画家百科,很难保证这项服务的正常开展,于是我们在此基础上推出了《馆长说宝》微视频,让观众随时随地都能聆听到专业、权威的文物讲解。”广西博物馆宣教部主任黄璐在介绍节目创意的由来时说。同时,她也认为《馆长说宝》借助新媒体传播的形式更贴近当下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生活习惯。 “时下收藏类电视节目热播,却过于关注文物的经济价值,这并不利于公民文物保护意识的加强。在《馆长说宝》里,我们希望观众从欣赏的角度出发,更多地关注文物本身和它所蕴含的历史与文化,从而树立起正确的文物遗产观。”提及《馆长说宝》,吴伟峰表示,节目的初衷是让观众在深入了解广西源远流长和璀璨丰富的历史人文的基础上,激发起对家乡的文化自信。 经过精心筹备,2016年的国际博物馆日,首期《馆长说宝》在广西博物馆的微博、微信、官方网站正式上线,迄今为止节目已陆续推出了7期。从镇馆之宝“翔鹭纹铜鼓”到从未展出过的“錾花鎏金银摩羯”,从迎合鸡年新春喜庆气氛推出的“青釉鸡首壶”到配合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推出的“壮锦”特辑,从辗转流传到博物馆的“红军长征过桂北遗留的旗帜”到漂洋过海在美国纽约展出的“人面纹羊角钮铜钟”,每一期的《馆长说宝》都从不同的角度让人们聚焦一件广西极具代表性的文物。 不仅如此,《馆长说宝》摒弃枯燥的说教式讲解,以娓娓讲述故事的方式吸引观众走进文物世界。比如“红军长征过桂北遗留的旗帜”一集中,吴伟峰通过与小学生对话的场景,以旗帜引入,讲述了1934年红军长征过桂北时发生的湘江战役,以及这面旗帜如何经当地百姓之手辗转来到博物馆的过程,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再现了当年红军奋勇对敌的英勇豪迈和军民鱼水一家人的脉脉温情。 为了让节目内容更充实,形式更加灵活,《馆长说宝》制作团队也是绞尽了脑汁。今年3月,广西博物馆的13件珍贵文物参加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举办的“秦汉文明展”。为了让广大粉丝一睹展出盛况,《馆长说宝》将镜头对准了正在大洋彼岸等待展出的广西文物。不同以往的是,这期特别节目的录制完全由吴伟峰一人通过手机拍摄完成。“拍摄只能利用布展的休息间隙完成,一共4件文物,花了七八天的时间。”吴伟峰透露,《馆长说宝》还将与其他博物馆合作,说说广西其他地方的珍贵文物,探索更多不同的内容和呈现形式。 在吴伟峰的微信里,其转发的《馆长说宝》是最受关注的朋友圈内容,几乎每次发布都获得上百个点赞。如今,《馆长说宝》已经成为广西博物馆转载率最高的特色品牌项目之一,视频点击率超过百万。有网友评论说,节目赋予了与以往参观不同的体验,既能听馆长面对面说宝,还能随时随地收看,就像把文物搬回家里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