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书画资讯 > 书画理论 >
美术史之外的中国收藏与鉴定的历史
时间:2017-07-26 10:44 来源:黄河艺术网 作者:黄河书画网 点击:

  自2014年以来,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每年一度召开国际学术会议,前两次会议的主题分别是宋代绘画研究、世界早期文明中绘画的起源与初期发展。今年研讨会名称为“中国收藏与鉴定史”,这源于《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编纂过程中的思考。

  由浙江大学主办,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承办,《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编辑委员会、浙江大学文化遗产学科发展联盟(筹)协办的“中国收藏与鉴定史国际研讨会”上周在浙大举办,邀请到17位来自海峡两岸故宫博物院、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美国弗利尔美术馆的专家以及浙江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台湾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布朗大学和欧洲的学者各自作了专题报告并进行了深入讨论,共计1000余人赴现场聆听。

  自2014年以来,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每年一度召开国际学术会议,前两次会议的主题分别是宋代绘画研究、世界早期文明中绘画的起源与初期发展。

  其中2014年的宋画会议、本次的中国收藏与鉴定史会议,都是由《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编纂而产生的话题,并且都获得了艺术史界学者与公众的热情响应,体现了《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对推动当代学术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大系所收资料的陆续公布,未来将有更多与大系相关的会议。

  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缪哲教授表示,将研讨会的名称定为“中国收藏与鉴定史”是源于《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编纂过程中的思考。

  《东方早报·艺术评论》刊登研讨会中几位专家学者发言报告的内容摘要,以了解他们对于中国收藏与鉴定史这个大主题下所关注的问题和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我对日本藏传李成《乔松平远》及传李唐《山水》双幅之私见

  傅申 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

  流传至日本的传宋代李成《乔松平远图轴》(澄怀堂美术馆藏)及传为宋代李唐《山水》双幅(高桐院藏),向为西方乃至中国的美术史学者所关注。经本人考证“李郭派”中属于“寒林平远图”风格的几件作品之后,通过比较《乔松平远》和《早春图轴》中相似元素的细部,如小枯枝、点数叶等,再比较郭熙在其他博物馆所藏传世绘画的轮廓线条、山石造型等,确认传李成《乔松平远图轴》与《早春图轴》同为郭熙真迹;而高桐院所藏传李唐(款)《山水》对幅,早期与一张观音图被作为整体保存,被日本学者认为是吴道子所绘画。岛田修二郎于1952年发现在树叶处有“李唐画”的款,但画款下隐约还有被洗去的老款印迹。1972年,艺术史学者班宗华提出,将山水双幅左右对调拼合,其实原为一个整体。我不这么认为,虽然山石结合无缝,但树石处却明显有异。另外,这幅《山水双幅》中树枝处的飞白画法在12世纪初是非常罕见的,反而在宋末元初的衣褶或山水中有运用,加之与两幅画一同流传的观音图被日本学者定年在元代。因此依据绘画的时代风格及技法、质地、款识,发现与李唐的基准作品《万壑松风图轴》有明显差异,并推测该画的创作年代不但晚于李唐,书画家百科,甚至会晚至南宋末甚至元初。

  宋代金石收藏与研究起源

  孟絜予(Jeffrey Moser) 布朗大学

  清代考证学家阐述金石学的历史时,将欧阳修的《集古录》及赵明诚的《金石录》视为其学术源头,并以清人对于金石学的认知去理解宋人的研究。现代学术界大体上继承了清人对此学科的界定。若是我们撇去清代金石学的脉络,将宋代金石着录视为独立的文本,重新阅读欧阳修、赵明诚的着作,将会发现一些长久以来被忽略的面向。

  欧阳修与赵明诚看似收藏了类似的拓本并以相近的格式着录,但细读其着录的内容,便会发现两人对于金石拓本的本质有截然不同的理解。欧阳修对于金石拓本采取一种视觉性的关注模式。他将所收藏的拓本视为物件,关心拓本如何记录碑石的质地、刻文的磨损以及书法的质量。对他来说,无论是青铜器、石碑、刻帖或拓片,物件本身是历史传承的重要载体。而金石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理解物质痕迹如何承载历史并影响我们对于过去的认知。赵明诚的关注则不同。他将拓本视为文本,只关心拓本所记载的内容。对他来说金石的价值在于提供较可靠的历史材料,而刻工、拓工、书法的质量则不在其考虑的范围之内。赵明诚的《金石录》经常引用欧阳修的《集古录》,并继承了《集古录》的格式。若是我们通过《金石录》去理解欧阳修,自然容易误解两人的金石研究是一致的。

(责任编辑:马大波)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4-2017 www.artren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豫ICP备17020777号-1

24小时咨询电话:0371-22303902 联系人:刘小姐 黄河书画网 QQ:3463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