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国礼资讯 > 名家大家 >

艺术生现象

时间:2017-07-12 12:26 来源:黄河艺术网 审核专员:黄河书画网 点击:

花乱开 中国现代书法30年“ 2016.11.21 - 2016.11.29

摘要:每到高考季,艺术生总会成为一个挥之不去的话题。 在各大艺术院校的周围,有这么一道“风景线”:周边的民居、商铺、写字楼常年挂着“XX美术培训班招生”“XX画室招生”的大幅广告,在广告的背后,便潜伏着三五成群,为备考补习艺术课的学…

  每到高考季,艺术生总会成为一个挥之不去的话题。

艺术生现象

  在各大艺术院校的周围,有这么一道“风景线”:周边的民居、商铺、写字楼常年挂着“XX美术培训班招生”“XX画室招生”的大幅广告,在广告的背后,便潜伏着三五成群,为备考补习艺术课的学生。这就是所谓的“强化班”“冲刺班”,书画家百科,即针对某个美术院校的考试特点集中进行突击培训,以求短期内取得高分。这个特殊的学生群体就是艺考学生。据不完全统计,山东一省每年参加艺术类考试的学生高达十余万人,仅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一校就有5.2万人报考。这个庞大群体的长期存在和活动,逐渐形成了特有的艺术生现象。

  在大众眼里,一个时期以来,对艺术生形成了一种刻板印象,主要有三个关键词:成绩差、培训班和走捷径。成绩差是指文化课差,相当多的艺术生就是因为文化课成绩差而走上艺考之路;培训班是指针对某个艺术院校的各类考前辅导班,因为美术、音乐在中小学阶段都是副科,不列入考试科目,在学校不受重视,学生没有受过系统科学的训练,为了应对各院校的校考,不得不上考前辅导班;走捷径是指上大学的捷径,高校扩招之后,高考虽不再如过独木桥一般,但要上个好学校不脱层皮也难,书画家百科,于是一些聪明的学生(更多的是家长)把目光盯在了“艺考”这条“捷径”上。

  艺术生现象有其特有的生存环境,说到底是一种社会现象,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有人说,艺术生是社会逼出来的,也不无道理。艺术生本无可厚非,他们和他们的家长希望通过艺考上一所好一点儿的学校有什么不对呢?关键是在制度设计上没有为选拔艺术人才留出足够的空间和渠道,反而让艺考成为一种走向大学的捷径。首先是“一考定终生”的高考,让文化课成绩稍差一些而又有名校情结的考生,发现了这条特殊通道,从此走上了艺术生之路。其次是中小学长期以来忽视美育教育,美育的主干课程美术、音乐等放在极其次要的位置,加上师资紧缺,有些学校成捆的美术、音乐教科书堆在角落,根本没有发到学生手上,又何谈系统训练?最后,原本说好的素质教育变成了典型的应试教育,高考辅导班如雨后春笋般生长,有的竟做成了上市公司,形成一个庞大的“教育”产业。

  如此进入艺术院校,每年人数高达五六十万的艺术生会有一个怎样的未来呢?一位艺术院校的负责人说,读了四年大学,毕业展可能是艺术生一生中参加的唯一一次展览,这样的艺术生不在少数。据统计,艺术院校的毕业生中从事艺术工作的不超过十分之一。人们不禁要问,艺术生和他们所期望的未来在哪里?其实,艺术生作为社会现象出现的同时已经决定了他们的未来。

  美国的艺术院校招生之前,没有听到过有考前辅导班,即使对远隔重洋的海外生源,也只是让他们提供一份作品集,作品的真实性完全靠个人信用和艺术道德来约束,学校根据作品的优劣和其他成绩如SAT等来决定录取与否。这种招生机制决定了艺术生不会成为一个特殊群体,更不会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更多的是学生个人的兴趣和追求。相对于我们的艺术生现象而言,美国的艺术生(更确切地说应该是艺术类考生)更多的是一种个体现象——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选择,充分尊重艺术的个性化特点,充分尊重学校和学生的相互匹配度,而不是千人一面的考卷和千军万马的应考场面。我们设想,什么时候艺术生能由一种社会现象变为自由的个体现象,社会对艺术生的刻板印象也就不复存在了。

(责任编辑:国礼艺术家官网)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4-2021 www.artren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豫ICP备17020777号-1
网安备案:41021102000103

主办单位:国礼艺术家官网 协作单位:国礼艺术大师委员会 国礼艺术家文化保护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