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老师你好,终于约到您了。按程序请您先做个自我介绍? 周志伟:不用介绍了,“百度”上都有。 我专业写文章,对书法不懂,可能有些书法的专业问题有些幼稚,提问涉及内容会宽泛一些,您可以随意回答。 你随便问,我随意答,说错了你就批评,当然也欢迎大家批评指正。但,我心眼小,喜欢听善意的批评,同时我还非常认同那些真正艺术家的“臭”毛病——“不对牛弹琴”。 一、书法教学只教“真东西” 王长征:周老师你好,你在北京从事书法教学影响深远,培养了不少被专业认可的书家,最重要的是,你能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和提高书写水平。听说你的教学方式被一些书坛与新闻媒体公称为“顿悟式教学”,与社会上一些培训机构大不一样,。想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教学特点? 周志伟:我只是对目前社会上的书法教学方法有不同的看法,个人感觉存在不少误区。比如说握笔方法等等。时下书法走进中小学课堂,老师们往往要求学员紧紧地抓住笔杆,说是这样书写可以“力透纸背”。要知道这时候指关节、腕关节、胳膊上的肌肉较为紧张、关节处于僵硬状态,而书法是艺术化书写,在这么僵硬紧张的状态下如何做到运用自如呢?况且从物理学上讲,紧紧抓住笔杆只是对笔杆施加力,这个力对纸张来说是平行的,所谓的力透纸背是书法的表现力,而不是力气大就可以的。人们纷纷盛赞王羲之、米芾、张旭、怀素等人的书法写得精妙,却不知道他们的握笔习惯并不一样,由于每人都有自己的肢体运动习惯,因此,我认为在握笔方法上不应该刻意为之,应该顺手为好,有个词叫“轻巧”,不但是拿笔轻巧,思想也要轻松起来。 王长征:这个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我见过一些没有手的残疾书法爱好者,没有什么所谓的“标准握笔”,用嘴叼着毛笔写的字比正常人还好。而你教学时,学生们第一次拿起毛笔,练习什么字体的都有。当下很多人都认为书法一定要从楷书练起,为什么你的学生各有不同呢? 周志伟:这就是人们对书法的理解,一是驾驭笔的能力,再就是对美感的认知度。必须从楷书学起是误导,会把很多喜欢书法的人拒之门外,给初学者造成心理恐惧的。每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性格也各不相同,应该是什么书体上手快就从什么书体开始学起。必须从楷书学起不符合生理规律也不和历史事实,从书法历史发展演变来说,楷书定型最晚,如果一味强调从楷书学起,那么在此之前的书法家该怎么评论?所以根据同学的运动习惯,什么书体上手快就从什么书体上手。 王长征:当下一些书法培训班都在向学生推销各种教材和字帖,你却不以为然,从不要求每个人都去临帖,这是为什么? 周志伟:学书法临帖是必要的,但我不主张初学者临帖,第一初学者对书法不具备审美,因为帖上的字不一定都好,也不是用在哪里都好看的。二是初学者在选帖上缺乏辨别力,明明写怀素的字上手很快,偏偏去学王羲之,这就容易走弯路。写怀素的字若是得心应手,说明他的运笔习惯与怀素产生暗合。初学者首先要驾驭毛笔、调配墨色、等写熟练之后,提高美感认知度,能看懂帖的时候再去临帖,以此弥补自己的不足。 王长征:大家经常说写书法要有功底,或者说某书法家有几十年的功夫,“功夫”好像成为衡量书法水平的标尺,你怎么看待“功夫”? 周志伟:在书法艺术上,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功夫?同时写字的时间长短与功夫没有绝对的关系。我认为“功夫”指的是技法、对美感的认知度和字量。描红和临帖,它只是一种学习形式,现在人们衡量书法艺术功底的标准与古人书帖划等号,纯属谬语。历史上每位书家都是在对字形的学习、实践、观摩、理解的基础上加上性格、生活习惯、生活环境的不同,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所以我常讲,什么是传统,“传统”是已有,是无数前辈对已有不断创新的积累。这才是我们要学习的。如果把自己定格在过去,后人怎么看待我们这个时代的风格呢?所以说文化、艺术是有阶段性的,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各行各业都一样,经典是分时期的,比如皮影戏慢慢地从时代退出了,声、光、电组合却在新时代兴起。古人用毛笔写字是生活中的必须,现在使用钢笔写字,硬笔书法相应出现,这就是道法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