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国礼资讯 > 名家大家 >

【非遗进清华】佛山传统工艺振兴论坛成功召开

时间:2017-07-04 06:04 来源:黄河艺术网 审核专员:黄河书画网 点击:

  2017年5月2日下午,佛山传统工艺振兴论坛在广东省佛山市民间艺术研究社举办。

  论坛共有两个议题,一是对“青春非遗 多彩佛山——清华第五期非遗研修班结业成果展”作点评,二是研讨佛山传统工艺保护和创新发展模式,旨在找出真正的“佛山特色”,探寻一条振兴之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马赛、教务处主任原博、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常务副主任杨静、助理冼枫、基础教研室唐薇、金纳、艺术史论系主任陈岸瑛、工艺美术系党支部书记王晓昕、陶瓷艺术设计系刘润福、绘画系付斌等教师与20余名研修班学员,以及来自佛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佛山市博物馆、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佛山市民间艺术研究社、广州市非遗办公室、岭南文化研究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领导、专家及多位佛山市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出席了论坛。

  清华美院艺术史论系主任陈岸瑛主持论坛上半场,第五期研修班21位学员逐个讲述结业创作心得,清华导师针对学员们的结业作品及展览效果做点评。陈岸瑛介绍说,“通过非遗研培计划,我们获得了全面了解佛山传统工艺的机会。这是我们学院承办的非遗研修班中第一个以地域命名的班,具有突破性的意义。我们期望能与佛山各工艺门类的传承人保持长期交流合作,整体性地推进佛山传统工艺振兴”。

【非遗进清华】佛山传统工艺振兴论坛成功召开

论坛现场

  马赛副院长第一个发言,他总结了对此次结业展的整体印象并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展览不仅要呈现结果,也要展示过程。如果在展览过程中加入更多的体验环节,观众对作品就会有更深的了解。面对孩子、青少年观众,体验是一个重要环节;第二,就展陈效果而言,要注意作品在一个空间里展示的效果,要注意相互之间的关系,作品类型和体量不一样,展示的环境也有不同的要求,要学会思考如何更好地展示作品,有主有次,呈现效果会更好;第三,非遗是活态的保护,要与生活结合在一起。生活中的重要组成是日常器具,佛山有文化和传统的土壤,如何让非遗和大众生活结合在一起,除了原汁原味的保留还要有创新发展才能与现在的生活结合;第四,创新也要尊重材料本身的特性,更好地体现出传承工艺的特色和价值;第五,如何调动从业者的兴趣,保障他们的生计来源,如何合理发展产业,需要进一步思考。

  针对学员邓春红(佛山剪纸)和蔡慧思(佛山木版年画)的结业作品,导师付斌点评道:“邓春红《春晖》中的笔山,运用了传统的技艺与新出现的材料结合,呈现了新的效果。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出现了过去没有的材料,那我们不妨将剪纸的材料进行置换,创作适合当代人生活与审美的衍生产品”。“蔡慧思的《祥龙戏珠》将木版年画中的一些传统符号提取出来与学员杨广明的佛山秋色(纸扑)进行结合,呈现的效果也很有趣。木版年画通常在展场上都会安排印刷环节的互动,其实其它创作环节观众也能参与和体验。即便是单纯的印刷过程,也应把它做得更有仪式感,呈现传统文化的内涵”。

  导师杨静在此次结业展上与佛山狮头传承人欧琦辉和广绣传承人劳惠然均有合作创作作品。杨静老师在提到与欧琦辉(佛山狮头)、吴炜全(金箔锻造技艺)合作创作的作品《狮涵·光》时说,传统的狮头文化如何融汇到当代生活中?这是传承人在进行创作时主要考虑的问题。在保留狮头的传统纹样的基础上,变换其表现形式,3D与金箔结合,呈现的元素全部还是传统的,依然韵味十足,成为一种高品质的狮头衍生品。内在要素不变,只是表现方式更科技,更具现代感了。这是传统和现代结合的一种方式。

  此次结业展,导师原博与佛山木版年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冯炳棠先生及徒弟刘钟萍共同创作了作品《双吉图》。她在论坛上谈到了自己的设计与非遗结合后的想法,她说:民间的艺术创作深深地根植于地方特色生活文化。民间工艺的形式今天面临着很多的转化,比如载体的转化,功能的转化,但是不能为了变化而变化。上一辈人造型的技艺非常精湛,从内容、题材上都有时代印记,但正如刘钟萍自己所说,“非遗是活的,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今日的作品应有今日的温度”。在创作中除了重视今天生活日用的转化以及实用功能之外,还应重视礼俗的文化层面,一个作品以什么样的形式包装送给亲朋,是礼。展陈设计,logo,包装,所有的环节都要精美。

(责任编辑:国礼艺术家官网)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4-2021 www.artren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豫ICP备17020777号-1
网安备案:41021102000103

主办单位:国礼艺术家官网 协作单位:国礼艺术大师委员会 国礼艺术家文化保护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