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5日晚,意大利知名策展人、批评家、理论家皮艾勒·路易基·达兹(Pier Luigi Tazzi)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C528做题为《西方艺术的传播与衰退》的演讲。清华美院副院长苏丹和艺术史论系主任陈岸瑛担任学术主持,书画家百科,工业设计系副教授周艳阳担任翻译。讲座吸引了校内外数百名师生,座无虚席。 达兹先生认为,艺术的变化从第三个千年也即21世纪开始,新千年图像的大量出现及其承载的信息是超越文字的。此外,艺术家的行为习惯从第三个千年起也有别于以往。艺术家的状态开始与以往不同,两种状态的根本区别,是艺术家对身份的觉醒。艺术家成了一个标志,变成了公众看待的一个符号。 艺术与生活不是割裂的,即使是在很小的空间里,艺术和生活之间也有自己的关系。卢比亚娜广场的表演,所有人做着日常的事,广场上每一个人都过着自己的日常生活,没有任何打扰和改变。作品由公众来完成,公众本身也是作品的一部分,如果没有公众出现在场景里,作品也不复存在。 这件现代艺术作品,黄河书画网,展现的是迪斯科舞厅,地板加上墙壁上是影片中的纳粹军官形象,地板的无拘无束与墙壁上这个消极的纳粹形象的对比呈现出了一种有意思的关系。而与此同时,上面的纳粹形象又不是真的纳粹,而是演员所演绎的,这其中体现了一种意义的多层套叠。 意大利知名策展人、批评家、理论家皮艾勒·路易基·达兹(Pier Luigi Tazzi) 现在很多艺术形式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的影像也大不同与以往。这类艺术品和传统的艺术模式有很大的区别。现在西方艺术的模式正在充斥着全世界的艺术界,带领着全球的艺术模式,同时也在排斥着很多别的优秀传统的艺术形式。这种排斥很令人担忧。 就艺术的历史来讲,西方艺术的发展并没有非常久远,只有八个世纪左右,而中国艺术相对而言要长的多。虽然中国艺术潮流被阻断过,但依旧因其悠久的历史有厚重的根基,而与此同时,西方艺术正面临深刻的危机。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叶以后,西方艺术向前发展就变得十分缓慢,其结构、形式、渠道等还存在着,然而事实上已经不怎么成长了。现在的西方艺术在改变,但是已经不是其本身的状态,而是变成了其他的事物,所以我们对于西方当代的艺术可以旁观欣赏,不做过多的评论。 艺术的发展中,作品与社会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例如法国的哥特式的建筑(巴黎圣母院),在建造的时候是一个商业交流较多的时代。当时蓬勃的商业在其艺术表现形式上彰显无疑,在这个建筑上,我们可以看到捐赠者的形象和当时社会的状态。 乔托的作品里面呈现的虽然是宗教的题材,但是日常生活也同样融入其中。其内部的人物形象并非仅为了美观而呈现,而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市民形象。卡拉瓦乔的作品中也呈现了很多底层人民的生活。我们可以说,公众也成为了表现的主题,作品不再仅为权贵服务,而是展更加现每一个独立的个体。 随着技术的发展,摄影开始出现。摄影是绘画中光的应用的延续,摄影作品捕捉了时间和空间,距离我们特别远的形象,和日常生活中不可能接触到的事物,都通过摄影带到了我们身边。在摄影作品中,我们并非面对一个真实的人,而是这个人的形象;我们和摄影作品中的人物并不在一个空间之中,然而同样感同身受。 摄影作品出现之后,艺术的元素更加多元,艺术的展现形式也更加多样。比如杜尚抛弃了以前所有的思潮,用日常物品来表现艺术。马蒂斯在画面中展现出自由的想象。艺术家开始自由创造画面中的景象对其予以回应。在后来出现的作品中,我们既可以看到距离生活很远的形象,也可以感受到人们生活、住家、聚会、业余生活的景象。 上世纪八十年代,艺术家开始在传统中寻找元素,艺术的手段、语汇、工具变得非常多元,文化的融合变得更加有渗透力。西方的艺术家也采用了很多东方的创作形式。 女性题材,愈发成为西方艺术的关注点。西方的历史是男性主导的历史,其中虽然也有一些女性主题的片段,但是却以一种奇怪的面貌出现。女性艺术家是很难出现的。上世纪60到90年代,女性艺术家逐渐被艺术史和大众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