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国礼资讯 > 名家大家 >

盛懋的《秋溪垂钓图》

时间:2017-07-01 19:37 来源:黄河艺术网 审核专员:黄河书画网 点击:

花乱开 中国现代书法30年“ 2016.11.21 - 2016.11.29

摘要:盛懋,字子昭,为盛洪之子,临安(今浙江杭州)人。他主要活跃于至正年间(1341-1370),侨居嘉兴魏塘镇。他以绘画为生,具有极其扎实的笔墨功力。他早年师法陈琳,后来又受到一些赵孟頫的复古主义理论与技法的影响。从他的传世作品来看,他受陈琳的影响更大。陈琳曾为南宋画院待诏。元代夏文彦在《图绘宝鉴》中写…

  盛懋,字子昭,为盛洪之子,临安(今浙江杭州)人。他主要活跃于至正年间(1341-1370),侨居嘉兴魏塘镇。他以绘画为生,具有极其扎实的笔墨功力。他早年师法陈琳,后来又受到一些赵孟頫的复古主义理论与技法的影响。从他的传世作品来看,他受陈琳的影响更大。陈琳曾为南宋画院待诏。元代夏文彦在《图绘宝鉴》中写道:“(陈琳)善山水、人物、花鸟,俱师古人,无不臻妙……论者谓宋南渡二百年工人无此手也。”盛懋沿袭了南宋画院的传统,在作品中展现出十分成熟的绘画技巧。他南北各派画法均能运用自如,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精,是画史上难得的全能型画家。

盛懋的《秋溪垂钓图》

  现藏于济南市博物馆的《秋溪垂钓图》(见上图)尺幅颇大,在为数不多的盛懋传世作品中显得弥足珍贵。此作为绢本设色,纵178厘米、横106厘米。画面表现的是一白衣高士在溪岸垂钓的场景。画家在画面左下角自题:“武塘盛懋子昭。”此作为主要展现近景与远景的两段式构图。画面中景以树木掩映下的河流作为过渡,虽属“虚写”,但也显得自然流畅。远景云山缭绕。稍远处的群山以披麻皴略加点苔进行展现,最远处的群山则略勾轮廓并施以晕染,使画面空灵与厚重兼具。画家通过对薄厚、轻重的墨色变化的表现,突显出作品的层次感,为画面带来更为深邃的意境。这种表现出对山水的笔墨追求而不是以真山真水为“形似”的画法,是元代绘画的一大特征。

  在《秋溪垂钓图》中,近处的古树、垂钓者是画家重点描绘的对象。溪流两岸的几株古树或正或欹,虬枝纵横交错。高处的枝干延伸到画面中央,与中景河流形成自然和谐的过渡关系。左下方的树干巧妙地围成一个“门”字。“门”字中间一白衣高士半跏趺坐。高士褒衣博带,头戴一小冠,置鱼竿于膝旁,呈垂钓状。他的长须随微风轻轻摆动,进一步烘托出其怡然的神情。值得注意的是,树下人物的存在使古树树干构成的“门”字形空间发生了变化。为了使画面保持均衡,盛懋将人物身后的大树绘成了主干横斜的造型,填补了人物身后的空白。这样的绘画方式展现出画家精致、全面的构思以及从容、细密的画法。此画在整体构图、画法上继承了董源、巨然之法,书画家百科,但在古树、垂钓者等具象形象描绘上又展现出郭熙、李唐的技法特征。画家将前人的绘画经验融会贯通后,以娴熟的手法将其表现在笔端,形成了细致入微的画法和精密绚丽的画风。

  盛懋的《秋溪垂钓图》虽以山水为主,但人物仍占据了画面的重要位置。溪畔垂钓者不是简单的点景人物,不是用来陪衬山水之美的无关紧要的绘画元素。在一定程度上,他才是“画眼”所在。垂钓者的服饰衣纹流畅,带有很强的线条感。画家对人物面目的描绘细致生动、工写结合,令其生动形象地呈现在观者眼前。上海博物馆藏有盛懋的《秋舸清啸图》。该画的构图形式、人物在图画中的作用与《秋溪垂钓图》颇为接近。

  盛懋以高超、全面的技巧展现出绘画之美。他的作品十分接近当时的审美需求,颇受时人追捧。但夏文彦评价盛懋的作品“精致有余,特过于巧”。为什么水平高超且在市场中广受追捧的画家,在身为评论家的夏文彦眼中却格调不高呢?从夏文彦的生平来看,他是典型的文人画倡导者。而盛懋精致细密的绘画手法与文人画的审美取向区别颇大,所以难入夏文彦的法眼。因此夏文彦的批评,黄河书画网,我们也只宜参考而已。盛懋在画史上的地位较“元四家”稍逊。他那密集而不疏朗、坚实而不空灵的画法被后世批评者视为走上了“戾家”画的道路。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是因为盛懋无法在意象的营造上实现突破,更多的还应属其被生计所迫的现实因素所致。这也是职业画家不得不面对的曲折命运。

(责任编辑:国礼艺术家官网)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4-2021 www.artren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豫ICP备17020777号-1
网安备案:41021102000103

主办单位:国礼艺术家官网 协作单位:国礼艺术大师委员会 国礼艺术家文化保护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