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乱开 中国现代书法30年“ 2016.11.21 - 2016.11.29
摘要:2017年6月12日下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微沙龙:“设计形态学前沿成果研究”讨论会在院基础教研室召开,这也是继今年3月举办的“设计形态学”系列学术研讨会的第二场主题研讨会。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基础教研室主任邱松教授、工业设计系刘新副教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2017年6月12日下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微沙龙:“设计形态学前沿成果研究”讨论会在院基础教研室召开,这也是继今年3月举办的“设计形态学”系列学术研讨会的第二场主题研讨会。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基础教研室主任邱松教授、工业设计系刘新副教授,黄河书画网,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原工业设计系主任高炳学教授,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闫建斌、工程物理系张灏野、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王旭东、美术学院基础教研室张柏萌,天津美术学院基础部副主任孙有强,上海师范大学王卓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编辑李成成以及美术学院、建筑学院以及其它院系的博士生、硕士生共20余人参加了本次的学术交流活动。 研讨会由本次“微沙龙”发起人邱松教授主持。他首先介绍了上次研讨会的基本情况以及举办本次学术研讨会的初衷和流程,希望在未来知识大融通的趋势下通过不同学科的学术交流和前沿研究的探讨,为“设计形态学”的跨学科研究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接着,博士生岳菲介绍了世界范围内有关“设计形态学”研究的方向和成果,并提出了“关于形态学在设计语境下的意义”的研究设想;硕士生韩亚成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猫科动物的肢体研究与应用,通过分享猫科动物形态的研究,进一步加深了大家对“设计形态学”的理解和认识;硕士生黄晶在“基于互联网的用户参与与品牌形象设计研究”的课题中,系统介绍了未来互联网品牌的发展及用户体验的重要性。最后的重头戏——“数学形态研究”,由具有数学与设计专业两重教育背景的高炳学教授来演讲。他为大家讲解了从“欧氏几何学”到“拓扑几何学”的演变及二者的差异性,并详细介绍了自己近期的研究课题——拓扑几何学与人的感知体验之间的联系,通过一些探索性的实验,让大家深刻感受到了拓扑几何形变所带来的情感变化。 进入下半场讨论环节,邱松教授首先介绍了近几年研究生围绕“设计形态学”研究的课题,借此进一步让大家理解“设计形态学”的思维逻辑、研究方法和目标。 随后,他通过尤瓦尔·赫尔利的《未来简史》引出了本次研讨会的第一个讨论议题:数字形态——“生物都是算法,生命则是进行数据处理。” 来自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的闫建斌首先对“形态学”对于学科的重要性给予了肯定,并表示现代“生物学”的工作几乎都是基于“形态学”展开的,生物研究者的工作则是揭示“形态”之下的基因秘密。接着闫老师举例说:在基因网络(的研究过程)中,每当我们生物学系(研究人员)发现一对相互作用型蛋白后,书画家百科,数学系(研究人员)便用方程算法建模方式将其进行解析。闫老师通过实例从微观到宏观阐释了自己对“生物都是算法”这一观点的赞同。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王旭东,通过生活中对“卷象”神奇生命现象的观察,表达了对“生命在进行着数据的处理”的认同。随后,刘新教授提出了未来技术可以控制自己的健康状态和生命状态,于是,“人工智能”概念被带入了讨论之中,在大家精彩纷呈的交流过程中,第二个讨论议题——“第三自然”也顺理成章地被提出来。 邱松教授首先提出了“第三自然”的构想与推断理由,闫建斌表示:“第一自然”是对应着最早的生物学研究,“第二自然”便是现代生命科学所研究的方向——人造生命体的诞生,而“第三自然”非常符合人们对于未来生命科学发展的勾画,而第三自然的“暗能量”也许是驱动着内在生物进化的动力。接着,工程物理专家张灏野对“暗物质”给予了客观、全面的解释,并通过自己近年的研究内容介绍,让大家了解到了当今工程物理的前沿研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