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教育部颁发《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1]4号)和《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后,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各书法教育示范区、实验基地(区)、实验学校的书法教育呈现出乘势推进、稳步发展的好势头。 我们对北京、天津、上海、重庆、辽宁、河南、湖南、湖北、四川、安徽、广东、福建、山西、陕西、浙江、江苏、山东、新疆、内蒙古等省、自治区、直辖市一些学校的调查发现,多数中小学校已经开设了书法课程,普遍反映,书法教育列入课程、进入课堂,意义重大,很有必要。 但是,据我们对部分省、市的调研和粗略估计,目前,在全国近30万所中小学校中,已经开设书法课的学校不到半数。 为何不开书法课? 理念缺失 应试教育依然具有强势惯性,写字教学被应试教育“驱离”。在相当多的地区和学校,书法教育未能摆上应有的位置。 现代教育理念对于学生写字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理念至关重要,它在教育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一些地区和学校没有开设书法课,主要问题是无法安排课时,不能从现代教育课程中分列出书法课。 评价缺位 由于学生的字写得好坏与其成绩和教师业绩没有关联,以致一些学校校长、教师对开设书法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行,字写得怎么样无所谓;教师只关注学生作业“对不对”,而不关注字写得“好不好”。正是这样,许多学校没有开设书法课,教师也不管学生写字的事。 调研发现,一些学校尽管课表中安排了书法课,但实际上根本不是书法课。一些中小学校普遍重视与升学考试相关的学科,书法课成为“副科的副科”。现在书法课的开展大多是以兴趣班的形式,学生只能拿着字帖练习描字。也没有评价,学校一般不太重视。 师资匮乏 通过调查发现,县城普通中小学校书法师资严重缺乏,即使是地市城区的中小学校,也基本上没有专业的书法课教师,更别说乡村学校。 由于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以及教材鱼龙混杂等问题,不少学校只好让其他科目教师“凑数”和“临时帮忙”。虽然这些兼课教师在师范学校读书时进行过“三笔字”训练,但真正能写好字、能胜任书法课教学的人毕竟是极少数。目前书法教师整体水平堪忧,中小学校的书法教育不容乐观。 书法课未列入国家教育学科目录 由于长期书法教育缺失,存在的问题较多,突出表现在3个方面: 一是书法在教育部学科目录中仍然未获得足够的地位,它只是美术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而没有像美术学、音乐学等艺术门类一样并列为一级学科,这限制了书法教育的开展; 二是高校设科限制,造成了基础教育阶段师资严重匮乏; 三是书法教育长期“缺席”,造成了基础理论研究相对薄弱,从而制约了高水平书法教材特别是中小学书法教材的编制,致使大量在学术上未经严格审核的基础书法教材泛滥,这不仅会扼杀学生学习的热情,更严重的是可能传播错误的书法观念和知识。 问题出在哪儿了? 书法教育亟待厘清两个问题 一是书法教学为谁教?中小学生首先是人,所以书法教育应当是使学生成为人的教育,其教学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二是书法教学怎么教?这是书法教学的方法问题。鉴于书法学科自身的特点,书法教学不能脱离传统的一些教授方法,诸如博闻强记、教师示范,以及描红、摹写、背临、意临等传统方法。 除此,为适应大班教学,教师可以采用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法,以“灌输讲授→启发讲授→引导探究→独立发现”的教学方式,循序渐进地提升教学的有效性,着力使学生达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符号学习、操作学习、反思学习、观察学习。 书法是一门需要学生动手完成的课程,教师需有演示的空间,学生需有练习的场所和环境。可是,有的学校连老式的黑板都没有了,学生何以安下心来写字? 书法教育需要良好社会氛围 经过大量的社会调查发现,大多数学习书法的中小学生背负着众多的压力,他们是在不太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度过的:对于赏心悦目的书法,学习起来感受到的却是痛苦。 一是“神奇教法”应运而生的喜与忧。一个时期以来,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媒体上,书画家百科,现场用时短短三五分钟,就能教会一个外国人快速写好汉字书法。可喜的是,大众媒体给予书法教育高度关注,引发了人们对书法的兴趣和对书法的重视。令人担忧的是,这种“神奇教法”太过玄乎。书法练习绝非一朝一夕的事,三五分钟教会书法值得怀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