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国礼资讯 > 名家大家 >

刘江:中国第一个书法专业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时间:2017-06-30 22:26 来源:黄河艺术网 审核专员:黄河书画网 点击:

  1962年4月,文化部在杭州召开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教材会议,潘天寿院长在会上谈到全国国画系基础课设置问题时说:“现在学国画的学生,不会在自己画上题字,这简直是笑话……国画系不但要学书法、篆刻,而且应该列为必修课。”接着谈到全国不重视书法的倾向,感到十分忧虑,呼吁说:“现在中小学还不能开设书法课,但应在少数高等艺术院校开办书法专业,以培养书法人才。书法篆刻艺术是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必须继承。要抢救遗产,如果再不抓书法教育,就会出现后继无人的情况!”与会同志和文化部领导,都非常重视和支持这个建议。会议最后决定:全国各美术院校国画系应开设书法、篆刻课程,有条件的先开设,缺少条件的,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及早开设。试办书法专业的任务,就委托浙江美术学院筹备。自此以后,我院国画系一、二年级开设书法课程,三年级设篆刻课程。由潘天寿亲自组织了一个包括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陆维钊、沙孟海、朱家济、刘江的七人小组,筹备书法专业。并指定由陆维钊先生具体负责,刘江协助。

  筹备工作从1962年夏季开始,预计到1963年暑期招生。在此一年时间内,要进行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制定,图书资料的扩充,师资的聘请及招生等工作,是很紧张的。记得第一次筹备会是在国画系办公室召开的,出席者除了七人小组外,还有院党委副书记高培明与系支部书记刘苇等同志参加。潘院长谈了筹建书法专业的重要意义与要求后,希望大家抓紧时间搞出各课教学大纲与落实聘请教师的工作。高、刘和系主任吴茀之等院系领导也分别对筹备组提出了希望。

  因为潘天寿院长日常工作很多,我们研究讨论各课教学大纲、计划等活动多放在暑假进行。虽然杭州暑天气候酷热,但每次讨论时,潘院长都准时来参加,并对每次讨论提出很多修改与充实意见。记得分工时篆刻教学大纲是由诸乐三先生负责的,是由我起草经诸先生看过拟定的。讨论时,潘先生说:“还不够详细具体。应由乐三再补充完成,下次再讨论。”然后又婉转地批评说:“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应由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亲手起草才对,不能由没有教学经验的助教代劳。”而在讨论由陆维钊起草的古汉语教学大纲中,补充了一点意见,就通过了。篆刻教学大纲根据讨论意见,仍先由我补充修改,再由诸先生补充修订,在下一次的讨论中才得以通过。

  那年暑假特别热,学校为此选择了最阴凉的一幢小楼的底楼供我们开会。当时,筹备小组成员除我以外,也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了。但他们每次都准时到会,边挥扇边讨论,书画家百科,非常认真热烈。尤其是沙孟海和朱家济二位先生,他们路途较远。还有本单位的许多工作要做,抽时间来开会是很辛苦的。但是他们的发言很踊跃,如讨论课程安排时,对书史、书论、印史、印论是作为四门课,还是并为两门课上,沙先生说:“现在尚无经验,课时又不多,史与论选读还是合并为好……”在讨论各课教学计划中对书法实习的作业要求时,朱家济先生说:“作业不要要求太多,时间也不宜太长,能坚持每天写两张。写时认真用心。临帖时要想想,为什么这个字临不好?”这些意见都是宝贵的。暑假中我们每隔一周左右开一次会,大约开了四五次会,主要的内容都讨论了,未了的事留待下学期再安排时间讨论。

  为了扩充图书资料,文化部拨了专款二千元。大约九、十月份,陆维钊先生带我到上海各古旧书店去选购碑帖、印谱及其他有关教学资料。在上海大约待了二十天,每天都跑旧书店,先挑门市部书架上的,然后到书库找。在狭窄、阴暗、灰尘和蠹鱼成堆的书架中,爬上蹬下,一本一本地挑选。陆先生自己挑选碑帖,吩咐我挑选印谱,我挑选后给他过目再定下来。半天下来,我们满身都是尘埃、汗渍,中午只到附近小店简单吃点点心,喝口水,下午又继续挑选。这家挑完了,再到另一家古旧书店去。日复一日。我感到有点吃力了,就劝陆先生休息两天,他不肯,并说:“现在挑选已较晚了,若在解放初买的话,又多又好又便宜……学校里还有许多工作要作,抓紧时间先挑选一部分回去,以后有机会再来。”这样又继续我们爬上蹬下的劳动,有时放在高书架上的大部头书、丛帖等,陆老就叫我爬上去取下递给他,放在地板上再挑选,合意者留下,不合意者仍以传递方法放回原处。

(责任编辑:国礼艺术家官网)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4-2021 www.artren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豫ICP备17020777号-1
网安备案:41021102000103

主办单位:国礼艺术家官网 协作单位:国礼艺术大师委员会 国礼艺术家文化保护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