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礼艺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书画新闻 > 书画新闻 >

什么是紫砂红泥?

时间:2017-07-10 10:01 来源:黄河艺术网 审核专员:黄河书画网 点击:

花乱开 中国现代书法30年“ 2016.11.21 - 2016.11.29

摘要:紫砂红泥是宜兴紫砂陶土的三大泥类之一。紫砂红泥泛指紫砂陶土制品烧成后,外观色泽呈红色的一类陶土,并非指某种单一的具体矿料。紫砂红泥因其烧成后,外观色泽和胎质均呈红色,所以冠以“红颜丹砂”之名。紫砂红泥相对于紫泥家族来说,家底并不富厚,产量仅占紫砂陶土的8%。紫砂红泥家底虽不富…

  紫砂红泥是宜兴紫砂陶土的三大泥类之一。紫砂红泥泛指紫砂陶土制品烧成后,外观色泽呈红色的一类陶土,并非指某种单一的具体矿料。紫砂红泥因其烧成后,外观色泽和胎质均呈红色,所以冠以“红颜丹砂”之名。紫砂红泥相对于紫泥家族来说,家底并不富厚,产量仅占紫砂陶土的8%。紫砂红泥家底虽不富厚,然而家族成员却并不少,人们形象地称之为“红粉世家”。这个家族的成员,娇艳多姿,甚娇甚嫩,情感细腻柔和,声若女音,似“倾心佳人”“浴后妃子”,又如“红颜少年”,个性活跃奔放。

  明清有关紫砂的古籍记载中,很少提及“红泥”二字,明末周高起《阳羡茗壶系》、清初吴骞《阳羡名陶录》中,几乎没有提及“红泥”二字。《阳羡茗壶系》、《阳羡名陶录》依据红泥外观色泽,称其为朱砂、朱砂紫、海棠红等,也仅有两三处提到。《古汉语字典》对“红”的注释,由浅及深的顺序为“红,丹,赤,朱,绛”。所以《阳羡砂壶图考》中说:“红有深浅,深曰朱砂,浅曰海棠红。”“红泥”名称,最早就出现于民国李景康,张虹所著的《阳羡砂壶图靠》。《阳羡砂壶图考》通常把红之深者称为朱泥或朱砂,浅的称为红泥,并按作品的大小,称之为“朱泥小壶”或“红泥小壶”“朱泥中壶”“朱砂大壶”等。

  据有关资料介绍,现代人对红泥的一种理解是:“红泥的定义:片状结构,质坚如石,不溶于水。红泥,蕴藏在嫩泥的底层,产地在西山嫩泥矿、赵庄嫩泥矿。”这个定义和解释有一定的局限性,局限于产自嫩泥矿底层,或与此相类的红泥,不能涵盖红泥的全部。据实际情形来看“片状结构,质坚如石,不溶于水”的红泥,为部分小红泥和老红泥,若以此来给红泥定义,未免以偏概全,说法不够科学严密。因为红泥不止一种,并非只有西山、赵庄出产红泥,从产状上来看,红泥也不仅仅产于嫩泥矿层中。

  红泥种种,按其性能(如耐火度、收缩性)来分,大致可分为甚嫩甚娇甚贵的嫩红泥(或朱泥);情感柔和细腻的小红泥;性格质朴粗犷的老红泥等。若冠以产地名之,黄河书画网,则有本山红泥、赵庄红泥、洑东红泥等等。

  红泥,从地质分布上来看,嫩红泥(或朱泥),赋存于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上段地层中,上覆地层为第四系冲积层;小红泥,老红泥赋存于泥盆系上统五通组中下部、石炭系高骊山组下部的石英砂岩中(黄石夹层)。

  从地域分布上来看,丁蜀镇的黄龙山及附近的西山、香山,川埠的赵庄、红卫、蒋笠,原洑东镇的兰右、前龙,书画家百科,湖滏镇的九里山、六里棚,浙江省长兴县、安微广德县与江苏宜兴交界的部分山区等都有其成员的居住。丁蜀镇黄龙山及其附近,虽然曾出产紫砂红泥或朱泥,但目前矿源已经十分稀少。就目前紫砂红泥的现状而言,特别是朱泥,丁蜀镇周围及周边地区的红泥类泥料,整体要优于丁蜀镇黄龙山目前的红泥。

  从矿床的分布状况来看,红泥通常分布在矿床的最上层。红泥,为沉积风化型矿床,嫩红泥(或朱泥),矿体分布在土山红色黏土层的下面,较接近于地表,通常情况下,由青泥和白泥等嫩泥,受地表雨水渗入,经风吹日晒而成,外观呈土黄色,外形呈泥块状。小红泥,老红泥等则多数产于接近山顶的黄石层下或黄石夹层中。小红泥,老红泥通常是由白泥经久风化而成,风化程度轻的称其为小红泥,外形呈片状或鳞片状,其泥质细嫩、细腻,性能与白泥差不多;风化时间久的称之为老红泥,质地如石,烧成温度相对要高些。

  红泥原矿,外观色泽通常呈黄色、土黄色、黄绿色,或金黄色、绿色等,仅有少数矿料呈红色。嫩红泥(或朱泥)类矿料外形呈泥块状,外松内坚,沉实,泥质粉砂质构造,遇水即溃;小红泥、老红泥等矿料外形呈片状结构,粉砂质泥岩,质坚如石,不溶于水。即所谓的“片状结构,质坚如石,不溶于水的红泥。

(责任编辑:国礼艺术家官网)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4-2023 www.artren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豫ICP备17020777号-1
网安备案:41021102000103

主办单位:国礼艺术家官网 协作单位:国礼艺术大师委员会 国礼艺术家文化保护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