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国礼资讯 > 名家大家 >

博物馆教育要善于使用你的肢体语言

时间:2017-07-03 20:05 来源:黄河艺术网 审核专员:黄河书画网 点击:

博物馆教育要善于使用你的肢体语言

  说到青少年教育,应该包括两个部分的来源:一部分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也就是日常所说的亲子教育。还有一部分是在2012年前后,在国家文物局和教育部的大力推动下,中国的博物馆和学校的合作方兴未艾,在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博物馆开展得更为频繁。

  国内很多的美术馆、博物馆在现阶段开设的教育类的活动、课程,起步阶段都定位在家庭观众,都是亲子活动。从实际操作层面来看,在目前国情的状态下,如果起步阶段定义在家庭的亲子活动上,对于公共教育的发展会有所不同。目前大部分机构都是通过政府的专项经费来生存和发展的。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为什么样的人群提供服务、如何服务,这是在每年预算编报和验收方面需要考虑的问题。为家庭服务有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在人数上、规模上、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形式上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博物馆教育是社会教育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除了博物馆的社会性的教育以外,更主要的教育地点在学校。博物馆教育跟学校的基础教育存在着很多的不同。

  博物馆有独立的教学模式

  不是学校第二课堂

  我很不赞同博物馆教育就是学校教育的补充、是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我认为这是完全两个不同的体系、不同的模式、不同的评价、不同的方法,我们的很多方法是在学校课堂里无法实现的,像实物教学、情景教学、体验互动的教学方式都是学校课堂中很难做到的。

  2011至2016年,每年的观众量还是很多的。博物馆、美术馆最大的文化产品就是展览,尤其是像成人类的观众,更多的在博物馆享受的教育服务是通过展览来实现的。2011年,观众总体人数是373万,黄河书画网,2012年是537万,接下来4年都是在700多万的观众量。未成年观众,2011年是30万,从2014年开始都达到100万以上。近年来到博物馆上课的学生数量出现了巨大的增加。2016年一年接待了18万。其中,北京市教委组织的学生团体是10万人。学校自发和我们联系到博物馆来上课的达到8万人。

  我们依托了很多展览和现场活动,为不同的人群服务。我主要想介绍的是跟学校的合作。我们提出了两个模式,学习模式和教育模式。学习模式提倡“博物馆+学校+家庭”三个空间构成的学习模式。教育模式提倡的是“知识+技能+价值观”的教育模式。这里的博物馆是一个大概念,应该包括所有社会类的场馆,姑且都叫博物馆。在博物馆里的学习,最理想的是自发的自觉的状态。但是,这需要培养,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

  今年,我们跟大英博物馆合作的“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这个展览,我们每天接待的观众量将近4000人,而且是购票观众,还不包括持免费票进入现场的观众。在双休日,可以在大英展的门口排起长达200米长等候进入展厅现场参观的观众。为什么?有人说是因为大英的品牌。我觉得也对,也不对。因为我们从2011年开馆到现在,国际知名大馆来的可不止大英这一个,而且大英这已经是第二次来中国了。之前的卢浮宫、美国大都会、德国的几家国立博物馆、意大利的博物馆,都在我们馆举办过很重要的展览,观众的关注度也是很高的。但是,在我在国博工作的20年时间里,还没有哪一个展览像大英这个展览这样吸引人。为什么?就是博物馆收藏历史、博物馆面向未来。这个展览吸引人一定不是品牌意义,它还有其他的原因。

  我们提倡的融合发展模式,在学习的模式上提倡学校的教育、家庭的教育和社会的教育,一定要整合成一个资源,而不能是互相割裂的,要串成链,有层级、有重叠、有交错,一起来形成合力,才能让青少年真的感受到学习的力量。

  教育模式的思考,按照中国教育部门提出的知识教育、技能教育、价值观教育这三个维度。中国的中小学教育中,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做得非常好,我们的主课这些以知识传授为主体的课程,老师的讲授、课后的练习、作业、评价、评测等等,非常到位。中国的青少年在知识层面的学习是走在世界前列了。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对于中国的青少年来讲不是短板,是强项。为什么中国有的青少年完成了大学阶段的学习,走入社会以后,融入不了社会呢?我们认为是价值观教育出现了问题。这也是我们找到博物馆教育的切入点。

(责任编辑:国礼艺术家官网)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4-2021 www.artren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豫ICP备17020777号-1
网安备案:41021102000103

主办单位:国礼艺术家官网 协作单位:国礼艺术大师委员会 国礼艺术家文化保护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