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本网新闻 > 公告栏
正确的色彩观察方法
时间:2014-06-12 12:48 来源:艺青画室 作者:艺青美术培训中心 点击:

 

正确的色彩观察方法  
   
   
 
 
    首先,我们应把所要画的所有物体的整体都包括在我们的视线里,同时去看,连同它们周围的环境、背景、光线等因素一块去分析,不要把注意力陷在某一物体或某一局部上。特别要排除对物体本身颜色的固有概念,要去具体观察被画物体在当时的光线和环境下所产生的具体色彩变化,感受物体环境的总体色调与气氛,确定画面总体的色彩对比与大的冷暖关系,在画某一物体的颜色时,要把它放在整体中去分析。也就是要把它放在它所处的环境中,同周围物体的颜色相比较,准确地把握住它的色彩关系。这时任何孤立的固有色、概念色对画面的色彩效果都是有害的。画家的任务就是要正确地观察和表现物体在光线与环境等因素影响下能产生的丰富变化。
  任何一种物体的颜色,都会随着光线、季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比如一棵树,早晨在晨光的照射下,沐浴在淡黄和玫瑰色之中;晚霞时又被金黄、桔红色所笼罩;夜幕之中又呈现墨绿和青紫色。一棵树在春天时,叶子淡黄嫩绿,夏天又会变成深暗的墨绿,秋天则逐渐变黄发红,冬天树叶枯干变成灰褐色,这些变化都是自然界中,光线、季节、时间环境对色彩的影响。再如,一个穿白衬衫的人,当红光照射上面时,白衣服就会呈现红色,蓝光照射时,又会呈现蓝色不同颜色的光线,或不同颜色的环境,都会改变和影响它的颜色。一种颜色是受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的,我们在画画时就要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分析、研究物体颜色所受到的各种影响,不能只凭经验笼统地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僵硬的概括,这样我们才能更准确、更真实地把握住色彩的变化。
  以上就是绘画中有关色彩方面的正确的观察方法。在这众多因素和影响中,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把它们概括起来:“整体观察,同时比较”。
  在实际绘画过程中,初学色彩的美术爱好者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大色调
  在绘画过程中,大色调对于画面效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画中主要物体的色彩倾向和主体光源的颜色决定着画面的大色调。
  在整体观察比较时,我们会发现,主体光源和主要物体的颜色会影响和改变其他物体的色彩,而这——点初学者在局部观察时是不容易发现的。局部观察和局部表现是初学者把握不住整体色调的主要原因。
  (2) 大明暗
  指画面中主要物体色彩之间的明暗对比。色彩的明度和亮度变化,在绘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初学者在开始作画时,往往忽视这一问题,特别是素描基础不好的人,更容易在这方面出问题。画面色彩如果没有明度变化,没有深浅对比,那整个画面不是漆黑一团,就是灰白一片。
  在绘画初期,开始铺色时就要非常重视色彩的明度对比,要十分肯定地确定色彩之间的明暗对比。甚至应比物体实际的对比更加强烈一些。因为,随着逐渐深入,画面的层次会逐渐增多,色彩之间的对比也就会被逐渐减弱,正好与实际对比一致。
  能够准确把握描绘对象之间的大色块的明暗对比关系,是提高色彩观察、表现力的重要一环。
  (3)  大冷暖
  指画面中物体颜色之间大的冷暖关系。画面中色彩的冷暖对比问题,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某种颜色,如果不把它放在整体环境中去观察分析,是很难确定它的冷暖关系的。例如:一组水果静物,有杏、梨、苹果、李子、红枣等许多品种,如果孤立地去看,便很难分出它们的冷暖关系;总体来看,它们的颜色都是偏红、偏黄的暖色。要想确定它们之间的冷暖关系,就必须把它们放在一起去观察比较。通过分析,我们就可以发现:在青杏和黄梨之间,梨的颜色要比杏暖一些;苹果红中带黄,则比带一点绿味的黄梨暖一些;李子虽然也是红色,但李子的红色中带有一些紫色所以也比苹果冷一些;红枣虽然也是红色,但它是一种深暗的暖红,所以比李子、苹果都要暖一些。通过这样的分析和比较,我们就能比较正确地确定它们之间的冷暖关系。
  在实际绘画中,除了要能够准确地分辨出具体物体之间色彩的冷暖差别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把握住画面总体色彩大的冷暖对比关系。在风景画中,天、地、物之间大的冷暖关系;静物画、人物画中的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冷暖关系;同一物体由于前后距离不同,也会有冷暖关系上的变化。把握住这些大的冷暖关系,比局部冷暖变化更为重要,因为它关系到画面的整体关系与大效果。
  大色调、大明暗、大冷暖,是色彩绘画训练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三个方面,我们只有从这些方面去观察、分析被画物体色彩之间的特点,才能准确地把握住色彩的各种变化。
   
   
   
   
   
   
       
     
高考色彩之三要素  
   
   
   
 
 
  色彩是历年来美术高考中的必要科目,常见的考试形式有两种即写生和默写。如何在规定的3小时内画出构图完整、色彩关系和谐、空间关系恰当的好作品呢?下面,根据本人自身的教学体会和辅导经验,谈谈高考色彩应把握的三个要素。
  一、 构图
  近几年来高等院校美术专业联合统一招生和在外地设考点的色彩考试,大都采用默写形式。这就要求考生在构图中要合理组织画面,使它符合美学原则,让作品更具美感。在考试中,常见的构图问题有:板(物体分布在同一直线、斜线或纵横交错的垂直线上,显无变化、单调)、平(物体分布无疏密,无穿插,显平均、呆板)。
  出现以上问题,主要的原因是考生对形式美的法则理解不够透彻。因此,只有掌握构图三大规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一是变化统一规律。绘画艺术的奥秘在于变化,但只有变化而无统一,变化就是杂乱,只有统一而无变化,又显得单调、呆板。变化统一的构图规律使画面给人以富于变化又不失整体的感受。二是均衡规律。绘画构图要自然而不机械,要使构图保持“均衡”和“相对对称”,避免绝对对称。三是疏密规律。疏密是构图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只有疏没有密,画面分散,只有密没有疏画面拥挤,只有疏密结合处理得当,既有变化,又有统一,才会有较好的视觉效果。一幅成功的色彩作品,除了色彩感人这一主要因素外,构图的成败也是一个先决条件。较为理想的构图形式有水平形、直立形、三角形和S形构图。
  二、色调
  在高考中,画面是否拥有良好的色调是“分档定量”打分的重要依据。由于现行的考试制度主要是考学生的造型能力,色彩是为造“形”服务,因此,在考试时,考生极容易出现的问题是:1.作品中过多地考虑了素描因素,而忽略了色彩本身的表现力。2.由于考生过多考虑了环境色、光源色对物体的影响而忽略了物体的固有色,导致画面出现“乱”和“花”。
  针对以上问题,拿到试卷后,应先确定画面的整体色调。这需要从色彩的冷暖、色相上入手,抓住色彩的统一色调,确定是冷调还是暖调,是红调还是蓝调等,在复杂的色彩关系中找到主色调,把握它的整体效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反复比较的方法,思考形与色的关系,用色彩来塑造型,用色彩来表现物体的明暗关系、质感和空间,明确色彩的形成是色彩间的相互作用。
  三、空间关系
  空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态,是以人的视觉感受为特征的。画面的空间可以分为背景空间与物体之间的空间。背景分立面和平面两大面。物体间的空间,这是在整个作画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包括了对物体的深入刻画和调整,也就是用色彩充分塑造对象的形体结构、质感和空间。它决定了你的作品是否能在众多的的试卷中脱颖而出。考生在这一环节上极易犯的错误:1.当考试是写生时,物体的每一处都可以看得非常清晰的情况下,考生极容易钻入局部,把每一处都刻画得非常精彩,造成面面俱到,画面“平”,即徐悲鸿说的“谨毛而失貌”。2.画面上有丰富的色彩,背景的两大面却拉不开距离。
  解决问题的措施有:1.画物体的局部时要不断地把所描绘的局部和其他部分进行比较,比如远近物体的比较,近处的物体实、色彩纯,远处的物体虚,要高度概括,色彩灰。同时,经常调整画面不满意的地方,使一切细节服从于整体。2.打腹稿,明确背景两大面的转折。比较两大面,处理立面时笔触要大一些,色彩稍灰一些;处理平面时可以稍亮一些,笔触也可丰富一些。之后再在平面与立面中各自拉开它们的空间,以增强层次感和空间感。
   
     
如何训练、提高自己对色彩的感觉  
   
   
   
 
 
        色彩感觉大部分人是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的,首先大家要对颜色有亲切感,西方现代艺术之父塞尚这样称呼自己的颜色:“小白”、“小棕”、“小蓝”,大家只有和自己颜色的感情亲切了,才感觉到色彩不是那么难于控制。
提高色彩感觉的训练途径:
1、训练用几种简单的颜色来调配丰富色彩的能力。对于一个训练有素的考生来说,调配颜色无疑是基本的技能之一,通过五到十节课的训练,熟悉调色的基本规律,能用八九种颜色表现丰富的色彩关系。色彩大师们作画,用色一般很少,但色彩往往很丰富、到位。大家往往要经过这样一个训练过程:开始练习,颜色种类不易过多,练习调色能力。中间阶段可能要练习所有的常用色,避免对哪一种颜色过分偏爱,尽可能掌握每一种颜色的性能。最后,大家又要努力简化画面的颜色,做到用最少的颜色表达最多的色彩感觉。
2、训练不断寻求变化明度、纯度、冷暖的能力。明度、纯度、冷暖是色彩基本的要素,几乎所有的色彩语言都与他们有关,三者的自身变化和三者的交叉变化才使我们画面的绚丽色彩有了可能。
3、训练捕捉光色变化能力。“光之不存,色之焉附”,没有光就没有丰富的色彩效果。同时,自然光也是变化最多的光,一天中,早中晚色彩就有明显的特点。即使同一时间段,光色变化也是瞬息万变。利用外光写生能很好训练捕捉光色变化的能力。
4、训练用色彩的纯度变化、冷暖变化表现空间的能力。空间表现是色彩写生中的一大难题,除了运用素描关系表现空间以外,大家更要充分利用色彩关系表现空间。对比强(鲜灰对比、冷暖对比等)有往前的感觉。反之,有往后退的感觉。
一般规律为:
 
冷退暖进(色彩的冷暖)
灰退鲜进(颜色的鲜灰)
湿退干进(水份多为湿、水份少或无水分为干)
薄退厚进(颜色的薄厚)
疏退密进(概括、细节少的往后、变化多、细节丰富的往前)
弱退强进(对比弱、边缘弱往后退,反之往前)。
5、训练利用色彩来表现背光部的能力。背光部的的颜色不易判断,要善于把它放到整体中来比较。背光的颜色也应该用一定的色彩倾向。
6、训练形色结合的能力。美术高考不但考察大家驾驭色彩的能力,还考察大家形色结合的能力,水粉画一般采用直接画法,不同于罩染技法,要求以色塑形,这就要求有素描造型的能力,在这里形和色是紧密相连的,做到形色结合是大家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缺少冷暖的对比与变化就会缺少色彩的跳动感。
2、 色彩的丰富不是颜色种类的多寡,几种颜色也可以调配出丰富的色彩关系。
3、 笔触是为色彩服务的,不要本末倒置。
4、 充分利用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冷暖对比、补色对比等对比因素。
 
5、 不要片面的追求色彩的丰富而破坏整体的单纯性。
6、 不要片面追求条件色而使固有色面目全非。
7、 充分利用白色和水这两种媒介,“粉气”不等于“粉味”。
8、 看一张画,要从色调去看。别人的灰色调并不全是灰色,不能局部使用灰色就可以达到效果。纯色调也并不全是纯色。大家要从色调出发全面的看别人的颜色。临摹一张灰色调的的色彩范画,不能一 上去就调和灰色。这中间有个过程,调子像药水里的胶片一样,是逐步显像的。
   
     
美术高考水粉学习的重、难点  
   
   
   
 
 
一:色彩与形体。
  就是色彩与素描的关系问题。素描是研究形体的绘画方式,而物体的色彩是依附于形体而存在的。马蒂斯曾说:"如果素描属于心灵,色彩属于感官,那么你就必须首先画素描,培养心灵,并能够把色彩导入心灵的轨道"。

二:写生色彩的观察方法。

  颜料表现的只是一种相对的色彩关系,最重要的是理解几点:
1、物体暗面和亮面的色彩冷暖对比规律。

物体的亮面颜色如果偏冷,暗面颜色就会偏暖。反之,亮面颜色如果偏暖,暗面颜色就会偏冷。这种冷暖对比关系是增强画面上物体体积感的重要手段之一。
2、物体空间远近的色彩变化规律。

表现物体远近的方法是运用色彩冷暖对比和虚实对比,用概括的手法,减弱远处的色彩对比造成平面感,才能使画面充满空间感。
3、光源色、固有色和环境色的关系。

a.亮面:受光源的影响比较明显,刻画时可以加入光源的颜色;

b.暗面: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比较明显,刻画时可以加入周围环境的颜色,反光就是一个明显的特例。

c.灰面:则是以物体的固有色为主。

  不同质感的物体,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相互影响的程度也不一样,物体表面质地粗糙(如呢绒毛料、粗陶器具等),反光弱则固有色强,反之如玻璃器皿、金属物体表面光滑,反光强则固有色弱。
三:颜色运用。

  1、画面是否有统一的色调。色调一词简单地说是画面色彩的总倾向,或者说是画面色彩的总特征。色调在画面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对画面效果起重大影响。色调不统一会产生画面色彩紊乱。

  画面的色调可以按色相分为红调子、黄调子等,按明度分为亮调、灰调、暗调等,按色性分为冷调、暖调等。画面色调是由不同的色相构成局部色调,各局部色调和谐对比形成总的画面色调特征。因此,可以要求学生每画一笔颜色,都要有一定的倾向性。可以防止在调配色彩时出现等量混合或混合次数过多的毛病。
  2、纯色与灰色的运用是否适当。“大面积协调,小局部对抗”。色彩的纯度与物体的明暗关系是相对应的,物体的亮面明度高,刻画时需要加入白色,所以降低了色彩的纯度;物体的暗面明度低,刻画时色彩不宜混合过多,反而可以用中低明度较纯的颜色进行塑造。一幅画面,如果有大面积的灰色,需要有局部的纯色,画面才有精神。同样,完全用纯色,画面各部分都给人以强烈的刺激,这时就需要用灰色来协调,以突出主体。
  3、对光源色和环境色的观察是否正确。一般光源色以对物体亮面的影响为主,特别是高光,基本上就是光源的颜色,这部分比较简单。而环境色就稍微复杂一些,严格说来,在一组静物里边,每个物体相互之间都应该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反映到画面中每个物体的上面都应该可以找到周围物体的颜色,但这些颜色应该是一些微弱的反射或折射的颜色,可以根据画面的需要加强或者减弱,而不一定要照搬对象。
四、色彩感觉。

  在前期的写生训练中,可以有意强化色彩感觉的培养,多找变化,物体不同的面尽量用不同的色块来表达。这样可以强化学生对色彩的辨别和感知能力。训练一段时间后,再讲色彩的调和方法,使较"花"的画面协调,这样色彩作业就可以克服"寡"的毛病。也可以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调色练习。
  色彩关系和谐,能将画面控制在灰绿色之中,表现出灰而不脏的色彩气分,做到层次分明。体现了该考生对整体色彩的把握能力。画面结构节奏完整,造型明确,主体醒目。其是面包实体感很强线条的运用具有一定的运动性,但略显碎乱。
  构图大胆地采用线分割画面,较好地运用逆光处理光影效果,具有良好而特别的画面气氛。结构分布衡合理,技法娴熟,明暗对比强烈,爽浪明快,用笔概括、稳健,较好体现了考生独具心的巧妙构图和绘画技能。只是物体的边缘线略感机械和锋利,阴影部分色彩不够通透。
  该考生对形体光色变化较为关注,表现出了室内光结较强的光感。其是前面的一组物体,光色变化明确。持续法熟练。色、笔、形结合到位。刚柔相济,形体圆浑,厚重较充分表现出对象的形质。但后面的香蕉、罐子的暗面投影过于黑死,使画面整体关系大为失色。
  画面结构朴实浑厚,布局传统平稳,色彩丰富,笔触轻快肯定,对形体的塑造较为准确合理,立体感强,苹果的暗部和反光部的色彩都能够较为清晰地体现出固有色和环境色的变化,整幅画的空间层次公明,色彩柔和、协调。信封袋、白瓷盘和浅色衬布之间的差异和质感略显不足。
  该考生采用勾线的方法对画面进行处理,经线面结合的画法把握色彩空间,暗部和阴影部分均能较好地用冷色进行表现,使得受光面色彩鲜艳明快,冷暖对比较为强烈,取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技法熟练,笔触肯定、准确,淋漓酣畅,繁而不乱。在整体效果上略显拥满,缺少变化。
  本试卷画面构图饱满,色彩丰富、自然,画面效果明亮,具有较强的造型能力和较好的运用色彩关系表现对象的能力。衬布的褶皱和纸袋的细节处理得生动具体,前亮后暗,空间关系好,画面明确合理。主体突出,虚实得当,富有表现力。
  此幅画的表现方法较有特点,基本采用的是干画法。物体本身受光与背光的颜色关系较明确,形体关系处理较好,酒瓶后背景的亮部处理得恰到好处,更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不足之处是塑造物体的边缘线缺乏处理,所以空间感较差。
  画面色彩鲜亮清新、明快。浓谈虚实变化细腻,色相、明度与纯度对比能控制在明快透明基础内。形体塑造基本完整。与前面的水果相比,罐子显得大方,背景与台布在处理上应更整体概括一些。
 
   
色彩静物色彩风景终极考试技巧  
   
   
   
 
  画色彩不像素描那么理性,如果用文化课来打比方素描就是数学,那色彩就是语文或者英语,是需要感觉的。色彩感觉!
  色彩考试并不需要太多色彩感觉,但是你必须对自己有信心。
  画好素描是画好色彩的基础,这就说明了色彩的难度更高一些例如:画不好衬布主要是把握不好衬布的体积,画出来是平的,看上去像是衬布上脏了几条。那么你就要先从画素描的衬布开始训练了,因为你对于关系的理解不够透彻。分块面训练是很重要的,如果能画非常深入的分面素描,深入的去分析它的转折、体积和光影,及其之间的关系,用块面表现出来。如果画两三张,再来画色彩的衬布,那素描的块面就是画色彩的衬布的笔触,这样即使颜色上不太对,但是体积是出来了的,一看就是很实在的衬布,那就是成功的一步。其实色彩就是笔比铅笔宽点,你还会画吧?
  色彩上的大问题——色调不说细节,你画的色彩色调是什么?什么是色调?说白了就是你的画笼罩在一种怎样的颜色里?色彩考试中的画,色调基本上就是衬布的颜色,每种物体的暗部都稍微加一点点这种颜色,这样画面物体间才有联系。
  色调是色彩作品打分的基础,没有色调,一切都没有。风景更注重色调,千万注意。
  如果是画色彩风景,就把风景当作色彩静物来画。不要把风景写生看的很难,和静物写生一回事,主体物的罐子,就是房子。衬布就是大背景,大山,大水。树就是苹果,面包,一个道理,自己练习体会。
  很多考生都不注意的,色彩上不光有明度,色相,纯度的对比,最重要的冷暖对比。冷光下,亮部冷,暗部暖,暖光反之。这个道理很简单但是实际上需要很多的实践才能真正做到!
  最后告诉大家一个制胜法宝,整体观察,不光画色彩,画素描也要整体观察!别人眯着眼睛看物体不是近视,而是在比较物与物之间的颜色关系,同为红色哪个暖一点。
 
 
水粉风景画如何铺色
 
铺色  
   
   
 
 
    风景画着色不像人物写生那样先画主体物,一般可先从背景或天空开始画起。
    无论是先画天空,还是先画远景,都可把颜色画得薄一些,水分多一些,使之衔接自然。画这部分不能平涂直抹,要根据远处山的形状结构大概地找出明暗变化。远景是树也不能概括成一片色,要根据树受光线影响粗略地分出两种色彩的变化,特别是远景树的边缘,要概括出形来,并且和天空自然混合,表现出深度感。
    画完天空和远景,就可以画地面或中景、近处等物体。这部分物体要色彩明确、用笔生动,使其与天空与远景形成冷暖和明度上的对比。画这些大面积颜色要用笔肯定,含色饱和,并使这些颜色按设想的色调产生虚实与浓淡的变化,用冷暖对比的手法画出物体的结构和层次。
    铺完大色调以后,可根据画面的感觉调整色彩关系,也就是在加强大的色彩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表现色彩的丰富和形体塑造的准确。如透过细枝的天空,道路上的起伏与车痕,房屋建筑中的门窗,细画这些重要局部能使画面色彩生动,也能表现生活气息。
    风景画的调整不仅仅是修改画面的色彩关系和细节局部,还要润色调整画面的情调。风景写生最易表现情调和美感,如浑厚质朴的黄土高原、朦胧迷离的江南雨雾、落霞的灿烂、晨曦的温馨等。有时因寻找组合色彩关系而将最初的感受弱化,最后的润色调整将激情和意韵重新蕴含到画面中去。
 
 
   
如何进行色彩风景默写训练  
   
   
   
 
 
    写生时风景默写的前提与基础。反复的艺术实践,是获得一切艺术技巧的根本手段。风景默写同样建立在大量的写生实践基础上才能获得。设想一个不会写生活写生很少的考生,怎会获得默写考试的好成绩?
    初学写生,首先要遵循写生色彩的原理,采用写实的手法,忠实于客观对象,以“宁拙勿巧”的态度去训练。待获得一定的表现技巧之后,就应对景观的自然形态、自然色彩进行适当的概括取舍、加强减弱和归纳夸张等处理。从被动的描摹自然,逐渐转到主动的表现对象。从表现对象的自然境界上升到表现对象的艺术境界。
    风景写生是一个触景生情,移情于物的艺术实践活动。整个写生过程,其实是人与自然的情感沟通过程。所以,写生必须到大自然中去亲身感受真山真水的意境,感受光色变化和丰富而和谐的色彩与色调。依靠摄影,根据照片在室内“写生”,是不可能获得真材实学的。
    扩大写生范围,变换写生时间,进行全方位的训练。山川原野、城镇村落、小溪流水、建筑树丛...都是我们训练的题材。早中晚、春夏秋冬、雨雾风雪都是我们训练不同色调的机会。只有进行全面的“大运动量”的训练,才能获得扎实的表现基本功,才能为色彩风景默写打下良好的基础。
   
     
             
水粉静物
如何掌握好水粉画用笔  
   
   
   
 
 
  水粉画是以水作为媒介,这一点,它与水彩画是相同的。所以,水粉画也可以画出水彩画一样的酣畅淋漓的效果。但是,它没有水彩画透明。它和油画也有相同点,就是它也有一定的覆盖能力。而与油画不同的是,油画是以油来作媒介,颜色的干湿几乎没有变化。而水粉画则不然,由于水粉画是以水加粉的形式来出现的,干湿变化很大。所以,它的表现力介于油画和水彩画之间。水彩画的特点是颜色透明,通过深色对浅色的叠加来表现对象。而水粉画的表现特点是处在不透明和半透明之间。如果在有颜色的底子上覆盖或叠加,那么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加法,底层的色彩多少都会对表层的颜色产生影响,这也就是它较难掌握的地方。但是,有经验的画家往往就是利用它的这种特性来表达水粉色彩自身的和特有的艺术魅力。
  由于各种类型的笔都可以用来作水粉画,因此水粉画的用笔技巧是异常丰富的。并且是在借鉴油画。国画和水彩画笔法的过程中,不断加以发展的。水粉画中常见的笔法。
  “平笔法”——笔迹隐蔽。画面色层平整;
  “散除法”——笔迹显露,但色层厚薄变化不显著;
  “厚除法”——色层错综重叠,用色较厚、厚薄相间;
  “点彩法”——利用光色的空间、初觉混合原理,用密集的小笔触(色点)塑造形象。(这种笔法用得较少,较难掌握,初学时不宜过早效仿)
  此外,水粉画也吸收了油画的刀画技法。可用油画刀作画,也可用自制竹刀作画。水粉画在吸收其它画种的用笔技法时,必须从水粉画的特点、性能出发,目的是为了丰富水粉画的技法,增强水粉画的表现力。一般在画虚处、远处和暗部、阴影时,笔触要模糊些、平些、颜色薄一些,以增加虚远感。而在画近处、实处和亮部时,笔触则要显露些、颜色要厚一些,以增强其结实、突出、明晰的效果。当然这些都需要从整幅画的处理意图出发,运用不同的笔法。笔触也有一个整体性的问题。一幅画的用笔也要有变化而统一,形成一种节奏感。要防止缺乏整体处理意图的凌乱用笔。
 
 
   
水彩静物写生的方法步骤  
   
   
   
 
 
        不同的画家具体的着色方法是有区别的。这里介绍的是适合初学者练习的方法步骤。水彩工具性能决定着色顺序大都是先画明色,后画暗色,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进行着色;同时,与水粉、油画一样,要从整体到局部。为什么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可着色呢?画水彩的画板放置角度不能接近直立,因为直立时水色极易流淌破坏形体。画板的放置角度可以根据水分的需要变换角度,一般情况下保持三、四十度的状态为宜。就是这样,着色后水色总要向低的方向流,所以,从上到下涂色便于色彩的衔接。我们都是用可右手执笔涂色,容易使涂过的颜色映入视野,得于照顾整体关系和色彩效果。当然,也不是那么绝对,涂完整体关系之后,就不受这些局限了。
  以干画法为主的着色顺序是:
  1、用HB或B的铅笔认真起稿,最好不用橡皮,擦磨纸面会影响着色的匀净。高光和明暗交界线都用铅笔轻轻画出,多余的铅笔线待画完干后再用橡皮擦掉。
  2、涂第一遍色,预先分析一下大体的色彩关系,从明度、纯度、冷暖等方面分析,找出层次,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开始着色。第一遍色不能得过淡,抓住总的色彩印象,画到实际色感受的五六成或七八成,有把握之后能一次画准更好。这一遍色除要留空之处外,基本铺满画面,物体的明暗不要平涂,利用湿接画大体变化。
  3、第二遍色并非要求到处再加一遍色,应该保留第一遍色比较正确的部分。这一遍色用水适当减少,进一步塑造对象的体积关系与色彩关系,并力求准确。
  4、深入刻画、调正完成。这一步主要是收拾、加强,把重要细节加上,用笔要果断,使之更深刻充分。最后检查一下,如有色彩不统一之处,可罩色修正。有错误之处洗一洗再作调正,即可收笔。
  干画法的着色步骤比较好掌握,初学时不管画风景、静物或人物写生,先练习这种方法,便于打好根基。
  湿画法为主的着色顺序较难掌握,可先选取简单的静物或风景进行练习。一种画法是先画大体的浅色,速度要快,掌握水分,趁湿画局部和细节。另一种画法必须有把握整体的能力,从重点物体画起,逐个完成,或把画面分成几部分一一完成,相接处用清水涂湿,衔接恰到好处,几乎一遍完成,个别细节随后充实。画面可达到水分饱满,色彩透明,韵味无穷的效果。
  有的画家先画大面积的暗色,后画明色和局部,同样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总之,有了一定的描绘基础,灵活运用各种表现方法,“法为我用,”才能达到“以精作画”的境界。
 
   
  色彩写生的三个阶段  
     
     
     
           色彩写生的三个关键阶段是:大体铺色阶段、深入表现阶段和整体调整阶段。这三个阶段是有机地互相联系的,不能机械地理解。
  第一阶段:大体铺色阶段。这个阶段包括构图布局安排,确定单色结构轮廓稿。静物写生构图是根据具体物体及作画者的角度确立横幅或竖幅画面的,构图一般多为三角形构图、复合三角形构图、椭圆形构图等等。三角形构图应避免等腰三角形,因为这样画面会显得呆板。确定了构图后,用淡蓝色或棕褐色(较沉着的颜色)线条勾画轮廓结构,要求比例、透视、形体结构转折准确,并根据物体的主次、强弱简略概括地表现出深浅、虚实关系。
  第二阶段:深入表现阶段。这第二阶段是三个阶段中最为关键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深入刻画的程度及其表现的效果是决定作品成败的关键。
  在这一阶段里需要具体深入地表现各部分物体的色彩关系,表现出物体的主次、强弱、虚实的差别,物体丰富的转折层次、体积和空间关系,并应表现出不同物体的质感特征。深入表现阶段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在具体的刻画中忘记了整体的比较和整体的深入,切忌在某一物体上孤立地进行。当画一个物体时应时刻把该物体的色彩与其周边的背景及物体色彩进行比较、观察与联系地加以表现。如画一个苹果时,要连同它的背景色彩一起画,这样才会使这一物体与其所处环境的色彩形成一种正确的色彩对比关系。深入刻画阶段应限定在二小时以内。
  第三阶段:色彩写生的最后一个阶段。美术高考的考生应留出三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对整幅画面作整体调整。调整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从大的整体关系出发,对画面进行全面检查,调整和修改画面不入调的局部色彩。这个阶段的工作是对画面进行最后润色。对那些重点物体,赋予画龙点睛之笔。突出主体,放弃一些不必要的细节关系,努力使画面的物体鲜明生动、和谐统一。
  在考场四小时里如果能够控制并把握这三个主要阶段,我们就能从容而稳健地完成写生作品,正常地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
   
       
  如何应试高考水粉静物  
     
     
     
   
 
   水粉画一直被当作基础训练和美术高招必考科目。那么如何在高招中获得理想成绩?以下是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训练中总结出来值得注重的几点:
    一、完整的构图
    静物画构图的总的要求是把写生对象较好地安排在画面上,使得静物在主体突出、位置适当、主次分明。因此我们在下笔之前应认真分析、观察该组静物的特点,如形式感,即从外形上看有构成三角形、方形或者圆形等组合。我们在观察对象时,绝不能受其束缚,而应有所突破,由于一组高考色彩静物大约有20来名考生分散在不同角度来作画,因此一组静物在有些角度,静物之间的大小及疏密关系就不一定合适和恰当,这就要求这些考生一定要根据所在的角度去组合画面,在组合时原则上不能随意增减物品数量和改变物体之间的大小比例,当然,在不破坏常识习惯的情况下,对有些物体所在画面的位置,还是可以做适当变动和调整的,在静物构图中,为了更好地突出主体,取得较好的画面效果,在黑白布局上我们可试着采用亮色包围暗色,或者暗色包围亮色,或者把黑与白的对比集中在画面中心位置,用灰色调包围主体的构图形式。
    二、色彩关系
    色彩关系是历年色彩卷子评分的重中之重,它包括冷暖关系,环境色关系,固有色关系,但它又是考生最薄弱的环节。那么,如何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呢?笔者认为,考生在考前的训练中应多注意一些色彩的搭配。例1,同类色,同类色对比的画面往往比较协调,但考生要注意拉开黑白灰距离,使画面更有生气,如:土红色的陶罐与赭石色的背景等,它可以用深色包围亮色,也可用亮色包围深色。例2,互补色或冷暖色搭配,如用蓝色包围橙色或用橙色包围蓝色,这种对比要注意在面积上拉开距离,也可以考虑把一方演化为同类色的组合,例如,橙色与群青搭配,可以把群青演化为湖蓝、灰绿等,或者把橙色演化为土黄、橘黄、土红等。例3,互补色交错,如梵高的《小菊》主体本身就包含着暖色,互补色的交错,这种色块搭配往往要求在背景上与之相互呼应,使画面达到一定的均衡,如《小菊》桌面上的黄色与上部背景的蓝色就起到了上下呼应的作用。
    静物色彩关系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在色彩写生中,考生应牢牢抓住主体物与背景两大色调的对比关系,但考生常常对色彩的关系缺少正确理解。考生在考试过程中,要关注发现物体之间色彩的相互影响,物体之间色彩的影响多指是一个物体的亮部对另一个物体暗部的影响。要懂得颜色扩散和接受的强弱主要取决于物体的质感。如光滑、坚硬之物接受力强,质地粗糙的物体接受反射影响则弱。
    静物写生大多数在室内进行,所以对室内的色光变化的特点要有所认识。门窗外的散射光一般反映为天空的蓝色,或者灰色,基本上倾向于冷色,因而室内写生时,光源的色调一般为冷色,而室内环境的色调,相对来说都比较暖。物体受光后,受光部应带上光源的冷色调,暗部的色调较暖,形成明显的明暗冷暖对比,暗部的反光除了应比明部暖以外,还应带上对应的环境色的因素,投影也比较暖。高光的颜色比较接近光源色调,物体表面反射越高,光源色调倾向越明显,物体受光时除冷暖对比外,还有补色对比的作用,所以暗部色彩特别是明暗交界线或投影边缘,都可能带上受光部色彩的补色的感觉。当然前提都应包含固有色的因素。
    三、准确的造型
    色彩造型虽不如素描卷子当中那么严格和重要,但如果没有好的造型外观,那么再好的色彩感觉也就失去了充分表达的意义,因为色彩是依附于形的,没有准确的形作基础,就不能画出生动的色彩关系,形的概念,我们绝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外形,其实所有的形都具有体积和空间,而且所有的形体都处在三维空间之中。当然,造型问题应着重在素描训练中解决,画色彩首先应以色彩来观察和考虑问题,更应强调和训练对色彩的敏锐感受力。总之我们绝不能把造型与色彩分割开来。只考虑造型,不考虑色彩,或者只考虑色彩不考虑造型都是不对的,在组织画面时应考虑到上述几方面因素,进行有意识的处理,相信我们的色彩静物会有好的画面效果。
 
    四、表现方法与步骤
    “画无定法”,反映了在作画方法上是灵活多变,风格多样,为此,教师在基础训练时应允许学生在对艺术规律基本理解和把握的前提下,做表现形式与手法的一些探索,以便找到适合自身的一套作画方法,但教师应让学生明白“画无定法,但有定则”,虽然不同的画法反映了人的不同感受和趣味,可灵活多变,但是在基础训练阶段,无论画法怎么不同,都必须遵循基本原则,即以写实的手法准确地表现物体的形体关系,在画面的构图安排、色调把握、质感等方面发挥自己的才能,绝不能受一些作品表面效果的影响,只是简单地模仿画法而不知所措,在这个时候,教师有必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去思考,促使他们更深刻地了解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
    在作画前,要求学生首先对整个静物的构图,黑白灰布局,色彩关系各方面,进行比较全面的观察分析,同时作几个黑白分布和小色稿。
    其次,用软铅笔在纸上正式定位起稿,画出大的素描关系,然后用群青(或其他如赭石、褐色等)调整,定稿。
    再次,以小色稿上的色彩关系为基础,结合当时的实际感觉,迅速把整个画面铺满基本色块,注意铺大体色时,颜色宜薄,可用大号笔大块大块地画,力求比较准确而生动地把当时的新鲜感觉在较短时间内表现出来,要着眼于大的色彩气氛,不要拘泥小节。
 
    最后,在大体色铺好后,即可进行深入描绘,统一调整,在这一阶段,应从主体物开始逐个深入刻画,同时进一步调整与邻接色的对比关系,逐步推及整个画面,把各个物体的形体结构和色彩关系表现得更为准确,使每个形体的块面转折,形与形之间的虚实和冷暖对比更为妥贴。一般地说受光部的色彩要注意与邻接色的对比,注意色彩的饱和度,要画得明亮、明确,暗部的色彩要注意与环境色的呼应,要画得含蓄、透明。
   
       
  水粉静物写生技法  
  水粉静物写生技法  
     
     
   
 
    多种多样的其艺术特点、工具、资料性能和技法的不同,各个画种的和不同学派的绘画理论和表现技法。必定形成写生或创作中步骤方法的区别。如水彩、水粉,单从颜料的透明与不透明特性来说,上色程序就不一样,其所使用的画具、资料和技法也基本上是相异的尽管如此,作为在学习某一画种的开始阶段,遵循一种比较正确合理的作画方法方法去进行练习,无疑可以更有效地达到学习的目的学习这些作画的方法方法,正如过河的桥,只是帮你走向此岸,以后前进的路子就应由自己去开拓了
静物写生。
    即通过静物的题材反映一定的主题思想。如有一幅题为《战士的遗物》静物创作,静物画可以是创作性质的也可以是习作性质的前者是创作的一种体裁。把阵亡战士在战争生活中使用过的并留有战斗痕迹的遗物—钢盔、背包、水壶等组成静物,使观众看了后对于为国捐躯的年轻战士,发生了深切的怀念与崇敬的维护国家利益主义情感。作为水粉画基础学习的静物写生与创作不同,一个具有教学与研究意义的课题,主要是为了达到对水粉画性能的解,对工具的熟练掌握和色彩规律的运用,一种以技法的训练为目的教学活动。静物写生的内容、进度与要求必须以拟订的教学计划为依据。这是静物写生与静物创作在性质上的区别。
   一、如何组织静物
应特别重视的设计与布置好写生的静物,1静物写生中。这除依靠教师在这方面的经验和修养外,还必须要有充分齐全的道具、设备,包括造型完美、形状大小和色彩、质地不同的种种器物,以及色相、纯度、明度、冷暖、质地不同的大小衬布等等。设计并安排好一组具有艺术构思的静物写生,必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有利于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是确立主题,2陈设色彩写生静物。然后选择好符合主题要求的各种器物。主题即一组静物的中心内容。一组静物不可能包含太多太杂的内容,尤其不能把意义上没有什么联系,形式上不相协调的物品拼凑在一起。内容与形式上的统一是组成写生静物的重要原则。如果以农家生活有关的物品为主题的静物,选择瓜果蔬菜、农家的日用陶器、蓝花瓷盆和斗笠围裙等组成静物,可以发生质朴的田园风味和乡村情调;如果用牛奶面包、玻璃杯盆、刀叉餐具、酒杯瓶子和咖啡具等组成的静物,就会联想起西方人的饮食风貌。两组不同的静物,所选用的器物内容,与不同主题是密切联系的如在前一组静物中放入咖啡具、刀叉,后一组静物中放入一个南瓜,就会牛头马嘴极不协调。所以组合静物,先要明确主题,选用有关器物,再依协调的形式法则进行布局,使整体统一而具有美感。
    经常使用的日用器皿和其他物件,陈设静物。大多是经过实用美术家根据实用和审美的要求,通过造型和装饰设计出来的往往反映出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域人民的生活习俗,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如有古典的现代的东方的西方的不同特色。风格上,有典雅古朴的简洁单纯的丰满庄重的轻巧优美的瑰丽精致的等等。组合静物时,不能忽视这些特点,应该尽量通过选用的器物和色彩、构图等手段,充沛显示出不同的格调。摆静物还经常需要临时去购买些新鲜瓜果、花卉之类的物品作为静物的主体物。选购这类瓜果,要考虑形状、色彩是否符合写生要求。水果一般圆形的较多,为了防止形的单一,可以搭配香蕉、葡萄等不同形状的品种,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农产品中的南瓜、西红柿、茄子、红葱、萝卜、玉米棒和蔬菜,以及水产品中的各类鱼、蟹,都是非常好的写生题材。当然,新鲜的物品,写生的时间长了就容易变质,需要中途调换,可先把容易变质的物品先画好。
    首先要确定构图的基本格局,3陈设静物时。先确定主体物中较大的器物的位置,一般较大的器物在构图中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自身也是画面组成的一部分。从美的角度看,位置不能摆放到左右完全成均衡状态的正中,以避免呆板的弊端;如果摆到画面的太靠边处,则容易使构图产生不稳定感。各种器物的配合,不只大小要不同,外形也应该有方、圆、竖、扁的造型区别;为了布置器物的变化,也可以将器物倒下安置,与直立的形成对比关系,也会有别致的对比效果。器物在组合中,大小的选择,横竖的放置应十分讲究,构思陈设是多样的三角形的格局最为普遍,因为三角形在视觉上最能产生稳定效果,其他可以有左右展开的横式构图,也可有上下展开的竖式构图等等。不管设计什么构图格式,都要考虑稳定、新颖、生动、不落俗套。
    即一些物体应放得集中,4放置器物要有主次、疏密关系。让物体前后有部分的遮挡,以显示物体厚度与深度的效果。主题的中心局部,一般都放得比较集中。另一些器物,可以放得疏离分散一些;物体放得过分集中,器物之间没有适当的空间,就会感到不松动,发生闭塞感;相反,如果放置得没有相对的集中,器物之间似乎相互不呼应,或主次不分、构图松散、平淡,形不成画面中心。构图的疏密,使画面产生节奏美感的因素之一,所以陈设写生静物,对每个器物的位置、上下、左右、前后互相间的距离应进行反复推敲,力求达到理想完美的布局效果。
    如瓶、杯、碗、壶、盆等,5差不多所有的器皿。都是口子朝上的如果陈设多个这样的器皿在同一个构图之中,应考虑把其中一个横倒放在合适的地方,形成不同朝向的对比变化,使其不会产生单调感。苹果、梨、瓜等,同样也有朝向问题。朝向的变化,与构图是否分散或集中和构图的生动性都有关系。静物摆设中,经常使用瓷盆放置果品,这瓷盆可以平放在桌面上,如果摆放稍有斜度,朝向构图中心,器物之间似乎更有呼应与联系,增加生动效果。
    还应考虑这组静物的基调,6摆静物除考虑形状和位置外。基调有华丽的朴素的粗犷的浓艳的淡雅的端庄的典雅的辉煌的深沉的热烈的凄凉的活跃欢快的洗练单纯的等等,这些基调表示出符合不同主题内容的情调。从色调上来说,有深暗的中间调的明亮的暖的冷的鲜艳的灰暗的等各种不同色相的调子。写生练习的静物应该是根据静物的教学意图来考虑,布置各种不同内容、情趣和有色调变化的课题来作练习,以便全面获得色彩表示的技能。
    衬布的皱褶,7不同形状、质地的器物。都具有不同性质的线条:直线、曲线、斜线,粗细长短不同的线、刚柔虚实的线…这些线表现出形体的结构,也形成了整个画面结构中的对比,发生一定的表示力和形式美感。塞尚的静物布局,常用具有圆弧线的器物构成主体的中心,如瓶、盆、水果、花卉、衬布,而在背景或桌面的一角,总处理几根平行或垂直的有力的直线,与主体物形成对比,以加强效果。并使画面具有稳定感和突出主题的作用。线在画面的形式构成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安排静物时,习作中是不能忽视的。
 
    陪衬的环境与衬布的陈设是十分重要的环境中器物的形体、色彩、线条等,8为使主题鲜明醒目。都要根据与主体物的对比和谐调的关系来考虑。主体物如果是色彩鲜明,对比强烈,背景如采用单纯统一的色调,主体物会更加突出;反之,主体物如果色彩比较单纯统一,使用鲜明复杂的背景来陪衬,也可使主体物突出。如果追求整个画面单纯、文静、朴素、幽雅的效果,背景可以安排与主体物较统一的色调。总之,要有一个色彩基调。写生的初级阶段,背景宜简不宜繁,可使用颜色单纯的衬布,布纹易简,也可以不要布纹。如使用白色、有冷暖倾向中灰色调和深暗色调的衬布,都是比拟适宜的如果布置水平比拟难一些的组合静物,可以使用有花纹的复色衬布,并可有复杂的布纹变化,其目的学会处置复杂的衬布背景与主体的正确的主宾关系。
    经常使用衬布作为背景,静物中。这是由于衬布可以有各种质地、色彩和纹样,陈设时使用随意,有艺术效果。衬布除作为陪衬主体物外,还可以摆设得非常美,形状结构,皱褶中线条的疏密穿插,对整体效果起很大作用。如塞尚的静物画中常采用的红色衬布放在桌面与主体物紧密结合在一起时,形状、结构、线条,很有韵律感和艺术美。
    使摆设的物体能自然地统一在一起,9采光问题。物体通过光的投射。成为有机的组合体。因此,静物写生如果光源多,光照的效果容易散乱,不宜采用的最理想的采用比拟集中的朝北的天光,因为北窗的光线十分稳定,静物的形体色彩明确,对写生很有利。如果采用朝南光源,虽明亮,但如遇阳光投射,光照会因时而异,且变化很大,使静物明暗、色彩不稳定,导致在写生时不易捉摸。灯光如果稳定集中,只能反映灯光照射的特定色感,由于灯光的色光有局限,对物体的色彩显现不全面,而且在灯光下,物体的背光部及投影部分,调子浓黑,很难区别色彩。如作为特殊的要求也是可以采用灯光静物写生的。
    这是由于静物只有大大低于作画者的视点,10静物的陈设位置一般都比较低。才干使静物台上的主体物充分显现在眼前,且可获得较完美的构图。由此,大多数静物构图的视点,都不在画幅之内。如果陈设静物的台过高,那就会产生物体都集中到一起,器物互相重叠,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疏密空间关系就不明显,这样不只使画面布局困难,最后的画面效果也是不好的美术院校,有专门设计的静物写生台,高度约25厘米左右,这是符合静物写生要求的作为写生者,自己也应注意这个问题,看看自己坐着画还是站着画,哪种构图较好。如画瓶花,或画挂在墙上的物体,情况又是不同的因为瓶花与挂着的东西是竖立的物体,放得太低反会变形不自然,难于显示美的形态。竖式物象比拟适宜直式画面来表现。
    要求能使多个角度都能获得好构图,一组静物。这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美术院校教学中,就会遇到这个问题。所以教师经常需要多摆几组静物提供选择。另外,写生时由于角度的不同,某些角度的构图可能并不理想,作画构图时,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将器物的位置作适当的移动,或添加删减某个物体,为使构图完美,这是必要的。
 
    一个具有教学、科研意义的学术性课题。从教学的角度看,陈设写生静物。往往可以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经验和专业水平,静物摆设得好坏,可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一组好的静物,不只能激发学生写生的欲望和热情,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如果静物摆设内容乏味,构图平淡,色彩杂乱或单调,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达不到写生的目的与要求。一些自学美术的青年,由于学识与经验的局限,陈设静物时,要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平是困难的但如果能充沛发挥想象力与创造性,也是可以在实践中逐步掌握的这里推荐局部画家的静物画构图图例可作参考研究。
    二 静物写生的方法和步骤
绘画技能的一个组成部分,写生的方法方法。任何人必会有自己在临时实践中形成的作画方法和步骤,可是不是一种固定的唯一的机械公式。正确的方法方法,自始至终体现着作者对于一幅作品想要达到某种要求和效果的总体构想。也必然反映作者的观察方法、艺术素养和技法水平。
   
     
  高考色彩写生的三个固定条件  
     
     
     
   
 
        高考色彩写生三个固定条件是指一幅色彩静物写生必须在光源固定物体固定环境固定这三个基本前提下才能进行,否则画面的色彩关系将是杂乱无章的。
  只有在固定的光源下,我们才能把握物体各部分的色彩关系。作为光色现象,冷暖变化是一种客观存在,同时它与人的视觉生理及心理反映相关。那么,在一定的光源下,物体的色彩在特定的环境中会发生哪些变化呢?我们知道,一个物体在阳光的照射下,受光部会产生暖的感觉,而阴影部就会产生冷的色彩感觉,这种经验几乎每个人都有直观的体会。如强烈的阳光照射在白色墙面上,受光照射的白色墙面会产生暖黄的色彩,背光的墙面阴影处或树干、枝叶留在白墙上的投影则会产生一种偏浅紫蓝灰的冷色彩。如果再细细地观察这些阴影的色彩,我们又会发现墙的上方阴影偏蓝灰色,接近地面的阴影则给人以蓝中带些黄的色彩感觉。这是环境色对投影进行反射的结果。上部分阴影偏蓝,是因为天光(蓝天)的色彩的反射而形成的;下半部的阴影在蓝色调中逐渐产生偏黄的色彩,是因为地面的色彩对它的反射而形成的。
 
  另外,在阴天的光色中和在日光灯的照射下,由于天光和日光灯都属冷色,亮部就非常明显地呈现冷光色,而暗部的色彩则偏暖。这类例子不胜枚举。它说明了一个基本道理:物体的受光部冷,暗部就暖;受光部暖,暗部就冷。这种色光现象的冷暖变化本身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同时它与人类的视觉生理及心理密切相关。理解并掌握物体的色彩冷暖变化的规则十分重要,它是我们认识物体在空间中的色彩变化并进行色彩写生的基本依据,否则画面中的各类物体的色彩关系将是无序和混乱的。在了解了光源色对物体的冷暖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前提下,我们还应了解物体本身的固有色彩与环境色的相互影响而产生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所谓物体的固有色,是该物质的成分对光的吸收与反射作用的结果。我们知道,耀眼的日光在三棱镜的分离下呈现出七彩的光源,不同的颜色对光线中不同波光的色光的吸收程度是有差异的,由此我们得到了在视觉中所感受到的不同物体的固有色彩。物体固有色,只是人们对某一物体的颜色的一个基本概念。如果我们把它与空间中的光源、环境中的物体的色彩联系起来进行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由于物体本身的起伏、高低及前后、远近的因素,导致色彩发生很多细微的变化。为了便于分析,我们把物体亮部、中间调、暗部、投影、反光等几大区域的色彩变化逐一加以说明,使考生们能在繁复的色彩中把握其基本倾向的成因。概括地说,物体的受光部是暖色,与之相对的背光部就是冷色。亮部色彩是光源色+固有色的混和,亮光色基本是光源色+微量固有色。中间调子层次则以固有色成分最强,有少量的光源色和环境色成分,交接线是物体色彩+该物体色彩的补色。暗部色彩主要是物体固有色+环境色。反光色主要是环境色+少量暗部色彩,投影色是物体的补色+受投影物体色彩+环境色。反光色的强弱与该物体的表面质感相联系,光渭物体反光色彩强,粗糙物体反光色彩弱。明确了上述基本概念,我们在色彩静物写生或其他一些内容的色彩写生中就会胸有成竹,主动地把握画面中各部分的色彩关系,概括也好,深入也罢,都会得心应手地表现出物象丰富变化的色彩关系。
   
       
                     
 
水分风景
水粉画训练中的三见  
   
   
   
 
 
  水粉画是一个很特殊的画种,因其材料、工具决定其鲜明的个性。它是美术基础训练的最佳形式,同时,历年来也一直作为美术高考所指定的画种之一。
  对初学者而言,在写生或临摹色彩之前,建议还是应该花一定时间多做些色彩练习,以达到对工具、材料的性能,对色彩的基础知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另外在色彩训练之前,我认为,还有必要进一步强调素描的基本功,那可是基础的基础。如果在素描中所存在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尤其是一些概念性的东西还不明晰,接下去再画色彩,那问题就更多了。
  色彩训练中的“三见”,即:“见色”、“见形”、“见笔”。
  我们首先谈谈如何“见色”。面对所画物体,色彩的感受因人而异,但色彩变化的规律性还是可以捕捉得到的。色相?色性?色调?色度??环境色?固有色?光源色?都是在最短时间内要做出判断的,且要迅速在调色板上调出来。大面积的色彩关系要见,小物体的色彩层次也要见,左右、上下、前后的色彩变化我们都要见。不但要见,还要作反复的比较。水粉画的色彩,干湿差别很大,我们如何在见色中学会对量的控制和把握,这也是很费劲的。往往是画到最后,色彩偏灰,缺乏张力。怎么办?在最后的调整阶段采取非常手段——醒和提。再如物体亮部的色彩,不宜反复堆加、修改,因为明度高,迂回的空间小,定要慎之,力求准确。对水的控制和把握也是见色的重要环节。中国书画技法中就有专门的“水法”,其实,我们在水粉画训练中也当增强“水法”的意识。洗笔、调色都要与水打交道,尤其是调色,蘸多蘸少很微妙,从某种意义上说,水也是色。
  所谓“见形”,确切的说就是物体的形态。色是为形服务的,如果我们对物体的基本结构以及光化下的明暗变化没有较深入的研究,再漂亮的色彩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对物体的再现,对场景的再现,是视觉艺术的魅力所在。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是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来做保证的。如何将素描关系转化为色彩关系确是色中见形的关键所在。任何一个在你面前展现的物体,只要我们观察方法正确,把握住其透视变化下的比例结构以及光化下的明暗变化,其艺术的形像总是可以塑造的。相反,我们眼中无形,更谈不上能看到物体的体面结构,我们所看到的浮于表面的丰富色彩如何去摆放?又如何去准确表现呢?我们所说的形,不仅是物体的外轮廓线,更具体到轮廓线以内的所看到的物体结构的所有部分。也就是必须落实到每一笔色彩的具体位置。
  关于“见笔”,在水粉画技法的相关理论中存有不少。但还没有从根本意义上将“三见”的内在关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确是我们需要对西方传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发扬光大的一面。所谓“见笔”,即“笔触”。在见色见形的同时,强调见笔,是很有必要的。用笔的轻重、干湿、浓淡,形成面的大小,笔路的走向,是盖是接?是扫是揉?是点是勾?一切的一切都必须围绕形体结构以及物体的质地和肌理有序的进行。笔首先是工具。也就是说我们要想“见笔”,首先要了解和熟练地掌握自己的绘画工具。稳、准、狠是用笔的原则。点、线、面是所表现的内容。我们常常感叹绘画大师们高超的用笔,如郑板桥画竹,那一笔下去,枝干挺拔,犹如他刚正不阿的品格。不光是见色、见形、见笔,而更重要的是见心。因此,要想见笔,就必须学会用笔,就必须去观察和研究所要表现的内容,就必须下苦功去不断地磨练自己。
  水粉画的基础训练,“三见”,可以说是一根红线贯穿始终。而鲜亮、准确、厚重,正是“三见”所要实现的目标任务。我们唯有多实践多研究,方能运用熟练的技法,画出最美的画图。
 
   
水粉画湿画法技法  
水粉画湿画法技法  
   
   
 
 
    湿画法:此法与干画法相反,用水多,用粉少。它吸收了水彩画及国画泼墨的技法,也最能发挥水粉画运用“水”的好处,用水分稀释颜料渲染而成。湿画法也可以利用纸和颜色的透明来求得像水彩那样的明快与清爽。但它所采用的湿技法比画水彩要求更高,由于水粉颜料颗粒粗,就要求湿画时必须看准画面,湿画部位一次渲染成功,过多的涂抹或多遍涂抹必然造成画面灰而腻。但这种画法运笔流畅自如,效果滋润柔和,特别适于画结构松散的物体和虚淡的背景以及物体含糊不清的暗面。如发挥得当,它能表现出一种浑然一体和痛快淋漓的生动韵味。它的色彩借助水的流动与相互渗透,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为制造这种湿效果,不但颜料要加水稀释,画纸也要根据局部和整体的需要用水打湿,以此保证湿的时间和色彩衔接自然。
   
     
风景画的情感效应  
   
   
   
 
 
•艺术是人类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而色彩是最能把人类情感联系在一起的一门视觉艺术。色彩是有表情的东西。我们手中的颜色就像作曲家手中的音符一样。
 •我们背着画板去写生,就是要寻求一种心灵里从未有过的色彩刺激:当地的风土人情、服饰等等,都会使你兴奋,满足你心灵上的愉悦,从而激发起你的作画激情。 •没有强烈的情感,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 
 
颜色 具体联想 抽象联想
红色 太阳   火   血  苹果 热情  危险  活力
橙色 橘子    灯光    秋叶 温暖             兴奋
黄色 柠檬  油菜花  梅花 光明   希望  华贵
绿色 草  禾苗  绿叶 生命  和平  生长
蓝色 大海       天空 宁静   理智  希望
紫色 葡萄        茄子 优雅  高贵   神秘
黑色 夜晚            墨 严肃  庄重   恐怖
白色 云    面粉    雪 纯洁   神圣   朴素
   
     
色彩风景写生与默写  
   
   
   
 
 

   因为专业性质所决定,报考环境艺术和建筑设计等专业的考生,除了要参加素描和命题设计考试以外,还必须参加色彩风景考试。而色彩风景考试的特殊性在于无法将众多考生拉到室外进行现场考试。因此,这一特殊性决定了只能在室内进行命题默写的考试方法。
    这种命题默写考试的目的,实质上是较高层次的检验考生和本专业紧密相关的基本功底。这种基本功底,除了体现在素描造型的能力之外,更主要的体现在考生对色彩感受、色彩透视、色彩调子和以色造型等方面运用色彩的能力上。
    因此,考生(包括在校生)首先应该重视以素描为基础的基本功能的锻炼。其次,应该充分认识到色彩风景默写考试实质是考察考生平时对色彩风景写生训练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而记忆是建立在理解(色彩知识与艺术修养)和多画(表现技法)的基础之上,如对色彩的感受及色光变化规律、以色造型的规律、色调的组织规律和色彩的构成规律等。考生只有充分理解这些原理,掌握色彩的知识,同时能掌握熟练的表现技巧,才能把握好那些对色彩效果起作用的因素,如画面有基本色调、色彩在和谐中求对比、色彩关系明确、形体塑造到位、用笔生动自然等。
    但是,这种对色彩的理解、对技法的熟练,必须建立在大量的写生实践基础上才能获得。从实践到认识,在提高认识的前提下再去指导实践,来回往复,从而产生良性循环。可见,只有经过大量的写生实践,才能不断提高对色彩的认识,加深对色彩知识的理解。而这种“提高”和“加深”又进一步促进写生能力的提高。有了较好的写生能力,才谈得上默写。所以:多画和理解才是记忆的基础,才是风景默写的前提。
    写生--理解--默写是风景命题默写训练的必由之路。
 
 
   
         
 
(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没有了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4-2015 Www.AdminBuy.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小麦科技
24小时咨询电话:---- 联系人:---
备案号:苏ICP12345678